四旬期的三个灵修活动

2024-02-13 21:15   意鸣子  阅读量:9930

四旬期的三个灵修活动

第一个灵修行动: 施舍

在耶稣时代,以色列的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些为穷人、孤儿、寡妇和漂泊无固定住所者收集和分配生活必须品的人。这样的爱德行动,毫无疑问都有很多是值得赞赏的,但有时也是一个出风头的机会。

在犹太人安息日的聚会中,他们有一个习惯,就是当着大家的面去读出那些捐献者的名字并表扬他们;邀请他们在会堂中央站立起来,如同别人的榜样一样,并让他们坐在经师们的旁边,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并给予荣誉。

耶稣时常强调,甚至是以一种很拘束的态度说明,这样的行为就是一些假善人的做法。虽然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引起别人的很多义怒,但却也引起了些许反感,像一个自负的表现,这样的人虽然也是好人,但是浪费了很好的机会,因为他们并没有像天主一样,做了之后隐藏自己,却将之彰显于众人前。从这个角度出发,做这样的善事的人有甚么意义?

与施舍相伴的另外一个说法,也是我们今天用的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就是团结互助,彼此分享,关注有需要的人。虽然「施舍」这个词含有古典的味道,但是它的词义学却非常丰富。它是由一个希腊词的词根而来,原义就是为别人而感动,心生怜悯,对别人的需要有一点同情心,因为觉得别人的问题也好象是自己的问题,想为别人的这种需要做点东西。

如果我们想了解多一点施舍的意义,在希伯来人的语言里,没有一个词是专门描述这样的意义的,用一个简单的词去概括,就是「正义」。为犹太人和耶稣来说,施舍是重建正义,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物质财富并不是属于人的,而是属于天主的。谁拥有的多,就必须向那些缺少的人施舍,因为这是天主的命令。因此,当说这是我的、你的或者是他的,甚至是我们的财产时,是一个谎言。大地和其中的万物属于上主,世界和其间的居民属于上主(咏 24:1)。人只是受天主的邀请去与天主同桌共食的人,为这个原因,耶稣要求门徒们私下实行正义:不要让你的左手知道你的右手所做的(玛6:3-4)。

做了好事不要自负,受助者也不需认为好像欠了资助者,因为助人者只是将他手中属于天主的一份还给了天主。教父们对于这个问题也有很好的理解。我们引用一位教父,圣盎博罗削的话:富人不是将他们的财产施舍于穷人,而是将他们的一份还给了他们。

 

第二个灵修行动:祈祷

祈祷是今天面对的一个危机,并不是由信友的意愿造成的,而是不容易理解其本身的价值,及不知道怎样去祈祷而造成的。

在四旬期怎样祈祷?是不是就是按照我们所接受的那种祈祷的模式呢?耶稣嘱咐我们,祈祷时不要唠唠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样,因为他们以为只要多言,便可获得垂允(玛 6:7)。但是这样的话,我们也要问,既然天主已经知道了,那为什么我们还要祈祷呢?因为你们的父,在你们求他以前,已知道你们需要什么(玛 6:8)。如果天主愿意人的好处,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呼求天主的名字呢?难道我们的祈祷可以改变天主的计划吗?

就像今天一样,在耶稣的时代有两种形式的祈祷:公众的与个人的。

公众祈祷,就是一天两次,即上午九点和下午三点。在圣殿、会堂或广场的祈祷。但是献祭是在圣殿里进行的,每一位虔诚的犹太人,不论住在哪里,都必须在这两个时辰面向耶路撒冷,并在精神上参与圣殿的祈祷。耶稣并不批评这样的祈祷,他也是积极的参与者。但他要人注意的,是小心失去自己的赏报,即让这样的祈祷在天主前变得毫无意义,象是炫耀自己一样。

现在看看另一种祈祷方法,就是个人的祈祷,也称私下祈祷;即在自己房间的祈祷,将门紧闭,这样天父就可以在我们内心的最深处与我们来往,我们让他看到自己的秘密。这样的祈祷并不是重复一些固定的经文,或者是已经写好的一系列的祈求,而是与天主的对话。不是为了改变天主去承行我们的旨意,然后去实现我们的梦想;而是让自己去明白天主的思想,加深对他的旨意的认识和了解,并从天主那里接受属神的力量,为建设天国而付出自己的力量。

祈祷首先就是聆听,开放心灵,迎接天主的计划,并让天主的等待不至落空。有时候这样的祈祷也可以是长时间的,因为也需要合宜的时机,这样便可以有益于集中精力去将天主的旨意收集起来。

耶稣知道怎样祈祷,也知道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像福音中所说的一样:清晨,天还很黑,耶稣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里祈祷(谷 1:35);耶稣辞别了众人之后,便往山上祈祷去了(谷 6:46);耶稣却退入荒野中去祈祷(路 5:16);在这几天,耶稣出去,上山祈祷;他彻夜向天主祈祷(路 6:12)。这样的祈祷常伴随着赏报:就是可以保持人的思想、行动与天主的一致,并且是和谐的。

 

第三种灵修行动:斋戒、禁食

这样的方法在所有的宗教里都有,是痛哭与痛苦的表现,常常带来放弃对身体的保养,在地上睡觉,在身上撒灰,和穿布麻袋的衣服。

在耶稣时代,禁食被认为是一种较高的代价:就是修复由罪恶所带来的创伤,祈求上主的怜悯,远离上主的惩罚,避免灾祸。在罗马帝国统治以色列人时期,有一句谚语这样说:要像犹太人一样禁食与守斋。对于那些虔诚者,他们是完全远离食物的,从黎明直到日落,一周有两天是禁食,星期一与星期四(路18:12),每一位老师都必须给他们的学生一些具体的指示。虽然有时它的重要性不明显,但在新约中,这样的行为就被取名为守斋。保禄从来没有讲过守斋,耶稣也只讲过两次,一次是为了替他的门徒辩护(玛 9:14),另一次就是在今天的福音中,讲解守斋的真正的意义。

基督徒团体明认新郎同他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 28:20),因此不可像那些假善人禁食一样,面带愁容;因为他们苦丧着脸,是为叫人看出他们禁食来(16节)。门徒们的禁食与他们的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不是痛苦与忧愁的表现,却是为了天国在人间的临现而感到高兴。当基督徒禁食时,要用油抹你的头,洗你的脸(玛 6:16),这不是为了显示他的努力或者功劳,也不是为了让人看到他的牺牲。基督徒守斋时应该是高兴的,因着这种内在放弃与牺牲,能够在一个穷苦人的身上看到喜悦的分享。这种禁食与法利塞人的禁食不同,而且先知们也曾经很严肃地批评过那种假斋戒。

先知们曾经宣讲过,这就是他们的守斋:在上主面前低下你们的头,用干草和灰作你们的枕头,你们一面守斋,一面争吵,打架,以恶拳打人;你们不必再如今天一样守斋了,免得你们的嘈杂在高处可以听到。难道这就是我所中意的斋戒吗﹖难道这就是人们克己的日子吗﹖难道低头如同芦苇,以苦衣和灰尘铺床,你就称为斋戒,称为上主悦纳的日子吗﹖(依 58:4-5)。

这就是上主所喜爱的守斋:我所中意的斋戒,岂不是要人解除不义的锁链,废除轭上的绳索,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折断所有的轭吗﹖岂不是要人将食粮分给饥饿的人,将无地容身的贫穷人领到自己的屋里,见到赤身露体的人给他衣穿,不要避开你的骨肉吗﹖(依 58:6-7)。万军的上主这样说:你们应照公正裁判,以仁义和友爱彼此相待;不可欺压寡妇和孤儿,外方人和贫穷人;不可心中图谋恶事陷害人(匝7:9-10)。

真正的守斋总是伴随着爱近人的行为。守斋留下的食物不能保留到第二天,必须将之分施于有需要者。

厄玛牧者(PASTORE DI ERMA)有一本在二世纪基督徒非常喜爱读的书,述说守斋与爱德的关系。就是讲人该如何守斋,当你守斋时,只吃面包、喝水,而且吃面包和喝水花多少钱,你就应该花多少钱在寡妇、孤儿和穷人身上,这样你的这部分可以让有需要的人得到满足,得到的人将为你祈祷。如果你用这种方式守斋,你的奉献将蒙上主悦纳。公元440-461年间,教宗利奥也这样嘱咐罗马居民:我给你们写这些,记住守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远离那些必须品,而更是仁爱的工作,这样你们在平常生活中所节省下来的,就成了穷人们的营养品。

这样的守斋常常伴随而来的就是赏报:心灵将由世界的物质束缚中释放出来,不太注意自己的物质利益,创造仁爱和分享,将自己与天国连在一起。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