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书屋|查理.罗尔《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八)

2018-04-20 07:04   陈开华神父  阅读量:4030
文/陈开华神父
荣格认为,世界上有太多的苦难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原因在于人们不接受生而为人所会有的「合理的苦难」。将拒绝苦难作为一个常规性的常识,那么,一个人可能将会成为一个神经质的人,并且不由自主地以自己为敌。相反,耶稣却说,爱惜自己性命的人,将会丧失性命(玛十六25-26);不与父母、兄弟姐妹为敌的人,不配做他的门徒(路十四26)。基督宗教当中,一个合理的灵性成长的法则是,「真理在『解放你』之前,会先让你痛苦万分。」(《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第153页)
 
爱因斯坦的「统一场」(unified field)理论强调,正是那个原始力量、原则、原子,将所有的时间、空间都结合在一起,所以整个宇宙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这有点「天主教」(catholic),它包容一切传统,吸纳不同的文化,聚集不同的人,并且蕴含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维度。它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同时,它拥有许多具有伟大心灵的圣徒,这些从人类的整体性、从爱出发洞察人性,揭示人的价值。天主教是「重生的奥秘机构」,教会是「一座转化的锅炉」,透过一切的黑暗面与光明面教会致力于「非二元性地」处理真理、生存等重大议题。在这里,人们可以学到良知、奥秘和毫无保留的付出。它活出「唯一的奥秘」,并指出「人类解放」与「神圣结合」的可行性方向。
 
一切受造物都一同叹息。以生、死交替的方式,大自然已经「相信」福音,「苦难」或者「死亡」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的周期组合。「只要观察太阳每天升起落下让这行星上的万物得以生存,所有季节的变化,随着季节变化而生的树木和植物,以及充满了猎食与被猎食动物的暴力世界,就能看出个中道理。」(156页)
 
然而,客观事实却上,「必要的苦难」每天都在进行。大自然没有选择,它只会配合,每一天,万物都在生、灭中交替、轮回,都是永久性地消失在这个地球上,感念这些,让人懂得欣赏、珍惜,以及善待生命。「如果我们不会死,就永远不可能认真地看待生命或明白爱的真谛。」(158页)
 
教会永远拥抱她的孩子的家,她是人类最大的知识与道德的课题,同时,她拥有娼妇和再嫁的新娘。「当我们限制、毁损、试着去掌控向来过于庞大的讯息时,教会就是耶稣被钉上的第一座十字架。因为无能为力接受完整的耶稣,所有教会似乎都一再地将他钉上十字架,但是他们也经常让他重生。」(160页)福音揭示,天主透过各种事物爱着自己的孩子,直到他抵达那个崭新、善美,以及更宽阔的地方。
 
耶稣所说的恼恨父母,离开家庭的观念,是邀请人走上生命的第二旅程。因为在这个全新的旅程中,他什么都不能带上,只能只身上路。只有行走在第二旅程中,我们才会更加清楚地明白身为子女、父母,以及物主的真正意义。因为,关系都是双向的。第一个阶段中,我们是关系的承受者,单向关系。只有从第二阶段的角度,我们才会将第二阶段中所承受来的关系果实,推展向别人,而这时候,我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恰好了一个父亲或者母亲,新事物的物主,很多人企业主,或者恩惠的施予者。不离开家,我们不会拥有这一些,我们永远只能活在儿子的心态之中。
 
事实上,许多家庭都具有虔诚,但是却又不成熟而僵化的期待。因此,耶稣的家人会说他疯了(谷三21)。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会阻碍人成长。很多人即使离开「家」了,但是,还是受制于「集体」的意识,活在「别人会怎么想」的恐惧之中,他的人格没法建立起来。他在心理上,永远依恋着「家」。其实,他身在此,心却在彼。
 
「我们需要很强大的推力、许多的自我怀疑、某种程度的分离感,才能让人在父母对自己的期待以外,去寻求自己的灵魂和命运。」(163)要超越既有安全感、罪恶感、自我怀疑、羞耻感等生活态度,才能拓展自我生命的基本幅度。这就是耶稣所说的「恼恨」之意。
 
「丧失自己的性命」,那是突破「虚假的自我」之意。「虚假自我」是一个人的自我形象,即他的角色、头衔、以及由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创造出来的自我形象。「它将死,必须死,端赖你有多想要真实的自我。」(165页)牟顿说:「为了真实的自我,你愿意脱去多少虚假的自我?」
 
「你实质的自我,是你无法透过任何技巧、团体认同、道德,或是无论什么样的公式而能够增减的绝对身分。放弃我们往往以为是对的,但其实是相对的虚假自我,就是我们在寻找那颗隐藏在美好却易逝的躯壳中的『贵重珍珠』时,必定要经历的『必要苦难』。」(166页)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