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观修和(三):圣神的圣事---基督徒的先知经验(附音频)

2021-06-01 09:15   纳爵之盾  阅读量:7295

 

 

图片

 

修和圣事最具“象征意义的”忏悔行动备受我们关注的,便是如何持守真基督徒的“价值观”。其实,修和圣事历史发展中拥有两个高峰:一、以公开的方式,给予信仰真挚的承诺;二、完成私人性的内心皈依。须将此两高峰合并等观,才能真正体现出圣事性修和的价值。所以,此圣事的存在,并不是给予赦免罪过的一种“补偿”以及仅仅“关注”于获得宽恕,而是耶稣基督以自己的牺牲所给予的“果实”:即在此圣事中,基督徒须向天主做私人真诚的承诺,以开始新的生活。从而不为自己过往的“旧我”所束缚,而能善度基督化的“新”生活 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将从基督耶稣在世所展示的生活中获得力量,且将成为基督“临于”我们中生活的“可见标记”意即:基督徒的生活,亦是“先知性”的生活。
 

新的福传

 

为基督徒而言,我们可视我们所处的时代为一“见证时代”,就整个教会发展史而言,教会创建之初,便非常关注“福传”,即如何使万民成为“门徒”,并“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为他们施洗。“成为门徒”与“福传”联系在一起,其本身便富有丰富的神学意义,并不断要求基督徒成为所接受“喜讯”的真实、忠信的“见证者”。

 

 

基督徒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无信”的时代,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外在处境,更多的也要求基督徒的自我更新,那么此时代,便成为基督徒自我更新的契机。鸟瞰所处的时代,不得不令人感叹的是自我、自私、自利主义以及无神或泛神的盛行,使得天主的“身影”在世界中渐行渐远,许多青年均“离弃了”天主,更多转向寻求自身满足,忽视了对基督真理的渴望。

 

许多宣认自己为基督徒的,却在这世代中成为“节日信友”,甚至有些自领受基督徒入门圣事后,从不参与教会的行动和礼仪庆典。对此,梵二大公会议的与会主教们深认信徒自身的“缺失”与“不足”,指出:“信友因了忽视信仰教育,因对教义所做的虚妄诠解,或因自身在宗教、道德及社会生活上的缺陷,不仅未将天主及宗教的真面目予以揭示,反而加以掩蔽。”(GS19)

 

事实上,我们基督徒须对此负有不小的责任。因着我们的无信,致使多少人忽视了天主存在的事实,或者将其仅仅视为一种“精神寄托”,从而将其视为一种“灵性的需求”,忽视真正基督徒所需拥有的福传使命与职责。可能会有一位信友,从小便接受圣洗圣事而成为一名基督徒,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在当地堂区欠缺应有的信仰生活的培育和一些其它外在的因素,致使这位信友多年未曾参与教会的礼仪庆典和其它活动。为他而言,他所信仰的“天主”仅仅是一位“惩罚人”的天主,因为当我们在天主前犯罪时,便会招致天主的处罚。对此,这位信友认为“天主是不可相信的”或是“不可信赖”的,因为他仅仅是我们生活犯错的“审判者”以及“惩罚者”。倘若有天这位信友见到天主,可能会有以下充满救赎希望的对话:

 

天主:“你并不相信我。”

 

信友:“不,我相信。”

 

天主:“好吧,倘若你真的曾相信我是一位充满善意的天主,那么你就不会对我那般‘无视’,仅将我视为一位审判者或惩罚者。因此,为你不相信我是一位慈悲的天主的缘由,我让你进入天国吧!”

 

图片

 

当然,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故事,但却真实地道出了当代许多基督徒信仰的“缺陷”或“无知”。然而,这也要求教会需要“呼召”每一位基督徒对自己所拥有的信仰以及生活实践,作更为深入的“检视”,因为真实的基督徒生活的“检视”是对教会“传福音”本质的一种“诠释”。

 

对此,梵二大公会议之后,四位近代的教宗均呼召“每一位基督徒参与到教会的新福传”事业中,其中以教宗保禄六世的《在新世界中传福音》文告最为著名。在此文告中,教宗保禄六世曾明言:“向所有民族宣传福音组成教会的主要使命。” 且“事实上,宣传福音乃是教会特有的恩宠及使命、她的最深特征。她之所以存在,是为宣传福音,即以讲道及教训人作为恩宠的沟渠,以便使罪人与天主和好,并在纪念他的死亡及光荣复活的弥撒中永远举行基督的祭献。”[1]

 

图片

 

因此教宗特别注重见证:“特别要以见证宣传福音……见证在宣传福音中是重要因素,而且一般来说,是第一因素。[2]”“为教会,首要的宣传福音方法是真正基督生活的见证;这种生活见证是在牢不可破的共融中献给天主,同时也以无限的热忱提供给其他的人……教会首先以她的行动及生活向世界宣传福音,换言之,以她忠于主耶稣的生活见证——贫穷及摆脱世俗的见证——面对世界权势的自由,总之,是圣德的见证。[3]

 

令人吃惊的基督徒生活方式

 

对于信仰见证,我们可能并不需要一位教宗明言指引,因为这是自明的。但教宗保禄六世却更为深入地要求信友们拥有此令人惊讶的生活方式,就如初期教会中的公开补赎中的身着苦衣、抹灰般,以每人自已的生活方式,为主作证:

 

“要以见证宣传福音。例如一位基督徒或一群基督徒,他们在自己的团体中能了解、接受及与其他的人分享他们的生活及遭遇,以及共同致力于高尚及美好的事。此外,他们以一种单纯及不造作的方式在超现世的价值上表现出他们的信仰,及对于眼见不到的,和人不敢想像的事上抱有的希望。经过这种无言的见证,这些基督徒在那些见到他们度日的人们心中激起以下问题:为何他们喜爱如此?为何他们如此生活?什么或谁在启示他们?为何他们处于我们中间?这种见证已在默默地宣讲福音,而且十分有力及奏效。[4]

 

那么,在告明中,我们所要面对的便是真诚,及我们关注实践性的操守,以作为对基督福音的生活见证。我们往往会约束对罪的真诚省察,我们也很容易给我们的“过错”或“罪”加以很多“解脱的理由”。我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从没有离弃过天主的圣言、基督与教会,然而我们却生活得如同一名“外邦人”一般。我们有没有为自己扬灰呢?我们有没有以“我们是否真的在每天的生活中展示出我们所信仰的基督?”来询问自己呢?我们是否真正地将信仰作为我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尝试借着它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

 

值得特别关注的,便是我们不仅仅停留于“相信”耶稣基督,我们亦在生活中“展示基督”的同时,也展示我们相信天主,以及他的诫命。为人而言,这是人本质的基础。所以圣保禄宗徒明言:“自从天主创世以来,他那看不见的美善,即他永远的大能和他为神的本性,都可凭他所造的万物,辨认洞察出来,以致人无可推诿。”(罗1:20)

 

环顾四周,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有那么多的人推托说自己并不是信友或基督徒,然后以他们的生活展示出对于基督徒的反感与不可接受,但在人的内心中,仍有一种向往寻求“上天指引”以及敬天的想法。所以,为信仰基督的我们,便不可做那些圣保禄明言禁止的事:“既不肯认真地认识天主,天主也就任凭他们陷于邪恶的心思,去行不正当的事,充满了各种不义、毒恶、贪婪、凶残、满怀嫉妒、谋杀、斗争、欺诈、乖戾;任凭他们作谗谤的、诋毁的、恨天主的、侮辱人的、高傲的、自夸的、挑剔恶事的、忤逆父母的、冥顽的、背约的、无情的、不慈的人。”(罗1:28-31)

 

换言之,你不可触犯所罗列于此的罪,同时,它们为我们亦是告明最为基本的罪。因此,倘若你仅停留于相信耶稣,那么,请你也能够以对耶稣基督的信仰来改善你的生活方式,使你拥有基督化的生活。倘若你仅停留于相信耶稣,那么你所关注的又该怎样?怎样的生活方式才是为一名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倘若你不能够因着相信耶稣基督,而对你的旧有生活方式有任何的改变,那么可以说,你所拥有的相信,可能也仅是“相信”,这是一种并不能在你的生活中产生任何作用的“相信”,且也将是与你相距甚远的“相信”。

 

福传的模式

 

在《宗徒大事录》中, Kerygma(初传),值得我们关注。它指宣讲福音,且有清晰的“模式”。首先,是一令人震惊的事件:在五旬节那天,当门徒们离开晚餐厅时,令人惊奇的是人们见他们好像“喝醉”了一般。而后,伯多禄和若望治愈了胎生的瘸子,震惊旁观者。

 

仅有圣经可以告诉我们究竟发生了什么。在五旬节那天,伯多禄回应了嘲弄者的讥讽:“这些人并不像你们所设想的喝醉了,因为才是白天第三时辰。”(宗2:15)对此唯一的解释,则来自于实现了岳厄尔的预言:“我要将我的神倾注在所有有血肉的人身上,你们的儿子和女儿都要说预言”(宗2:17),因着耶稣由死者中复活,“被举扬到天主的右边,由父领受了所恩许的圣神;你们现今所见所闻的,就是祂所倾注的圣神。”(宗2:33)

 

面对那些因着治愈瘸子而倍感震惊的众百姓,伯多禄说:“你们为什么对这事惊奇?或者为什么注视我们,好像是我们因自己的能力或热心使他行走?……因我们信仰他的名,他的名就强壮了你们所看见,所认识的这人:即由他而来的信德,在你们众人面前赐这人完全好了。”(宗3:12;16)

 

在这里,那些可见事件的发生,正好为宗徒的福传提供“机遇”,由当时人们的思维中兴起一系列仅有宣认死而复活耶稣的临在与能力才能得到答复的问题。而这些可见的事件,便成为我们基督徒的生活方式,由外在物化的中心离开,转而投向产生信仰,见证耶稣。这不仅是基督徒自我奉献的基础之所在,也强调了基督徒的悔改,且更是基督徒生活方式的可见标记与高峰。

 

图片

 

在福音的记述中,耶稣曾明言,信友们仅有“一个标记”用以展示出福音中所提及的“约纳的标记”:“邪恶淫乱的世代要求征兆,但除了约纳先知的征兆外,必不给它其他的征兆。有如约纳曾在大鱼腹中三天三夜;同样,人子也要在地里三天三夜。”(玛12:39-40)

 

为那些信仰耶稣基督的人而言,他的死亡与复活便是一个标记,且是一个可见的标记。因此我们须说:现在,这两千年前基督复活的事件,是给予人类的一个标记,因为复活的基督今天仍然生活,且是可见于那些他在世“奥体”的教会团体中。今日,在教会中生活的我们便是“约纳的标记”,因着在我们内须彰显复活的主基督,是故,我们便须以可见的方式,以我们的生活诠释他的神临于我们内的事实。倘若我们的生活方式未能如此,倘若我们的生活未能彰显生活于我们内的基督,我们便愧于在领受圣洗傅油时所领受的先知使命:一如基督受傅油而成为司祭、先知与君王,同样亦永存于他奥体的成员身上。借着傅油,我们承诺,借着悔改,我们成为他在世的见证人。

 

在教会中,我们需要为了我们的过失而悔改,以忠实地宣认福音讯息。特别在当今的世代中,我们更需这样,为能持守我们的忠诚,得成为基督真实的“学生”及“跟随者”。

 

新道德规范

 

对此,教会中没有任何官方文件比圣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颁布的通谕述说的更为清楚,他尝试给予人类“道德规范”以新且充满时代气息的意义。我们将“堕落”或“不道德”运用于生活行为上,往往仅用来指示出那些“坏”的行为,但圣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尝试令此“改观”,而更加注重、强调当耶稣宣讲他的新法律时,他自己已为基督徒修改道德规范。因为:“耶稣做事的方式,他的说话、行动和命令,都是基督徒生活的伦理准则……凡是跟随耶稣的人,他都要求他们效法他这种爱情。[5]

 

不仅如此,圣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更给我们提供基督的例子,以便加强对我们的影响而触动我们的心:“我们的伦理生活要相称于我们的崇高使命:即‘在圣子内的儿子’。号召作出齐全的爱,绝不限于少数人。‘去,变卖你所有的,施舍给穷人’,这邀请连同许诺‘你必有宝藏在天上’属于每一个人,因为这是爱近人诫命的基本满全,如同下面的邀请‘来跟随我’,是爱天主的新而明确的形式。诫命与耶稣对富少年的邀请正是为了单一而不可分的爱德服务,自然趋向成全,其尺度只有一个,就是天主……此成全的道路同时又是其内容,就是在于跟随基督,舍弃一切所有,连自己在内……”

 

跟随基督不是外表的效法,而是属于人心灵深处的。作耶稣的门徒,就是怀有耶稣基督的心情,他成了仆人、甚至在十字架上奉献了自己(参阅斐2:5-8)。基督借着信德居住在信者心里(参阅弗3:17),如此,门徒与主相似。这是圣宠的效果,也是在我们内工作的圣神临在的效果。

 

与基督成为一体,基督徒成了他身体的肢体,这身体就是教会(参格前12:13、27)。在圣神的推动下,圣洗在死亡与复活的逾越奥迹中,把信友完全同化于基督,使他穿上基督(参迦3:27)。[6]因为福音邀请每一位信友“不漠视眼前受苦的穷人,反之,他要积极参与分担天主对他们特殊的爱。” 至圣大师耶稣基督以他现实艰难的生活、言行教导了我们这个能引领我们达到真正自由的福音神贫精神……基督,不仅他的话,更是他的行为榜样成了所有基督徒的规范。[7]

 

不仅如此,教宗更进一步指出,首先便是接受每人在正义战争中正当的自我防卫能力,但倘若我们更加贴近于他所说的,他的真实教导则更是为指出我们须宣认我们的权利,以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对此,他以基督的教导和生活方式作为教导我们所有人的典范。他更加肯定基督徒的生活在爱他人中,“能乐意地牺牲自己及他们的物资财富”,且他们被召为了“我们的弟兄姐妹舍弃自己的生命,而后才可确认真理的圆满意义以及我们存在的尊严。”

 

圣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不断地指出耶稣的行动方式以及他的言语、意愿、准则是构成基督徒伦理生活规则的“宪章”,且为基督徒而言,基督的生活实例并不弱于他的言语。他是以一种“英雄式的爱”为我们舍弃自我,且奉献自我,而成为那些愿意跟随他的基督徒们的德行典范。于是,基督徒的圣召,其实便是仿效他,为了他人的完满的爱而自我舍弃与奉献,因为耶稣基督曾非常清楚地为我们指出这份爱:“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若15:13)

 

为基督徒而言,无须害怕去面对这种挑战,而需要以一种“生活的检视”准则来看待它。倘若我们不以福音这种彻底的召唤之光去生活,那便缺少了基督徒所应有的“检视人生”。

 

付诸实行

 

为基督徒而言,仍需了解《新约》中“罪”(hamartia)的意义。就其字面而言,意指“迷失”或“缺乏、不足”,所以这并不足以令我们觉得我们所做的有何错失,“罪”的意义需要更深地指出我们的所行不足以体现或展示“基督在我内的生活”。当我们活出洗礼时的许诺时,我们需要改变我们整个的伦理生活模式,一旦我们接受洗礼而成为“先知”,我们便无需再仅仅问及一些事是对或错,而是“为耶稣基督作证,我们该拥有怎样的生活?”

 

借着洗礼,借着对耶稣福音讯息的挚爱,我们需践行许下的承诺,使其成为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以见证及回应基督福音讯息的要求。所以,在我们的信仰及日常生活中均需有修和圣事,以使我们的基督徒生活不仅仅是口头的宣认,使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仅仅只是“做好事”,而更是作为一名借着洗礼成为先知,成为见证基督福音喜讯的见证者。

 

除非我们真正地明白“使徒”的意义,否则我们将无法开始这样的生活,因为在圣经中,无处不为我们展示出我们应该成为天主所中意的“学生”。除非我们在生活中反映出基督耶稣的言语与实例,否则我们将无法真实地活出我们所接受的信仰所作的法律性“审断”,而这一切,也让我们得以经验圣神的德能,而非来自我们自身的能力。

 

成为使徒与先知,基督徒须借着耶稣的言语和实例规范自己的行为,令自己得以获得天主圣神的恩赐,获得光照。在此,便总需有“前进的行动”:不断活出耶稣所要求的“圆满的生命”,依据福音的要求“改变我们的意愿,真实地悔改”,就是要求我们持续地“皈依”,意即不断地更新我们的态度、价值与行为。

 

图片

 

在洗礼中,我们愿意接受傅油而拥有“先知”的使命,这意味着我们将接受“圣神的恩赐”,我们将尊敬以及聆听来自上主言语的指引。对于天主圣神,我们很少关注,但他却总是以一些方式引领着教会。倘若我们愿“听从他的声音”(希3:7),及“辨别什么是天主的旨意,什么是善事,什么是悦乐天主的事,什么是成全的事”(罗12:2),那么我们便不得不受到他的引领。对此,在修和圣事中,倘若我们反思有哪些思想或感受令我们失去圣神的引领,有哪些行为令我们远离了天主,我们将逐渐地成长,且能听到他的声音,服从他的引领。

 

那么,体认圣神的恩赐是否也是一种奥秘经验?我们该从何认知?对此,依据基督徒的传承,我们可以由依撒意亚先知有关默西亚的预言中(依11:2-3)得到启示。其中提及“圣神七恩”:上智、聪敏、超见、刚毅、敬畏、明达、孝爱,我们可以以此来作为检视我们获得圣神的何种恩典。

 

对此,我们可以反思自我,我们是否尝试一些灵性的事(上智)?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对于信仰的真理是否特别清楚地了解,并足以引领我们(明达)?我们是否获得灵性的生命且生活其中(聪敏)?尤其是在我们困苦时,我们是否体认出来自护慰者圣神的帮助(超见)?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是否因着圣爱之神的充满而真实地了解“孝爱”?当我们由困苦或磨难中获得解脱时,我们是否可以发现圣神所给予我们的“刚毅”之恩?由危险的富有、尊敬、及赞美吸引中,是否真能由“敬畏”中真实回归?而所有的这一切,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准备自己,妥善地告明的同时,亦能经验到这些恩宠的临现。

 

圣神的果实

 

除了圣神七恩之外,便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能结出保禄宗徒在《致迦拉达人书》中所描述的“圣神的果实”是:仁爱、喜乐、平安、忍耐、良善、温和、忠信、柔和、节制。(迦5:22-23)

 

就如为商人而言,当他们希望检视他们的作为时,他们往往不会先去看一些“从商指导手册”或一些“经商丛书”,而是先去看看从商之后的所得:是红还是黑?赚钱了没?倘若生意失败,他们才会去找寻原因在哪,而后才会去求助于一些相关的书籍,或是其它的商业指引等等。同样,当我们在检视我们的灵性生活时,我们往往并不是以询问自己是违背某条规范作为开始。而往往是先发现许多基本的生活问题,和一些危及我们自身及他人的行为举止、习惯,并尝试给它们作一番合理的解释。

 

我们往往也会用此理由来左右我们自身的检视,而忽视这些背后“罪”或“过错”的事实。例如,当我们停止遵守主日,远离圣堂,或是失落信仰,这些并非来自我们在修和圣事中所告明的任何罪,反倒源于我们未在修和圣事中告明的诸罪,因为我们从不认为不守主日,不去圣堂,失落信仰是一份“罪”。无论我们做了多少危及我们信仰的事,我们也从不认为那些是罪。

 

诚如前面的例子,当一位年轻人不愿意再守主日,不参与教会的礼仪,因为他认为“那是无意义的”,那么他自然认为没有必要去做这些,对他而言,在圣堂中的敬礼行动、歌唱、宣读、聆听,均失去了任何的意义。倘若由于某些原因,他需要在主日进入圣堂参与礼仪时,那么他可能仅是“身在,而非心在”,“被动而非主动”,且无法以一颗赞美、感谢天主的心与信友们一起参与教会所举行的礼仪庆典。在聆听及宣读天主圣言时,他更多仅是一位听众,等待着“一切过去”。即如此,他又怎能成为真实的“门徒”,主动积极地从天主圣言学习呢?倘若“忍耐”到感恩经部分,他也不会关注主礼的言语,那些经文为他仅是一些文字。

 

所以,倘若他去修和室向司铎告明时,他是不会说“我主日没参与感恩祭”、“没有赞美天主”,或“没有感谢天主”的。他从不会认为天主的恩宠已“死于”他内,因为他根本就不在乎这一切。在告明时,他可能仅是告明那些明确的罪,对此且仅认为是他自己疏于“从心里遵行天主的旨意”(弗6:6)而造成的。所以,对此青年而言,那些令他逐渐远离圣堂的罪从未真正地在教会内接受治愈、建议或者皈依。事实上,他从未真正地告明和领受修和圣事。

 

倘若我们以“我是否在爱中生活?我能否为深度的喜乐所充满?我是否生活在平安之中?”等问题作为我们准备领受修和圣事的开始,而我们的答案是“是的”,那么我们首要经验到的便是保禄宗徒所言及的“圣神的果实”。倘若此“果实”临现于我们的生命与生活中,那便是我们生活于圣神内的标记;倘若在此没有此果实,那么便如耶稣所言“你们可凭他们的果实辨别他们。”(玛7:16)

 

在领受修和圣事之前,检视我们良心有效的一种方法便是忘记所有有关我们良心的一切,因为它不是总值得我们信任的。事实上,在准备时,我们更须询问:在我的生命中,是否结出了耶稣所言及的好“果实”呢?因为当我们在接受洗礼时,我们均接受了“圣神的恩宠”,倘若这些恩宠不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结出硕果,那么便可知在我们内拥有一些错失,我们需要去发现它们,不断地问我们自己:

 

为何在我们的生命中,不能经验到爱?

 

不能为深度的喜乐所充满?

 

未能拥有平安?

 

且没有发现保禄宗徒所言的圣神的果实?

 

一旦我们发现这一连串问题的答案时,我们便须将它们带到修和圣事的告明中去。耶稣曾说过:“你们求,必要给你们;你们找,必要找到;你们敲,必要给你们开。”(玛7:7)为此,在准备领受修和圣事时,我们又岂有理由不相信他会持守此许诺?自然,这一切要求我们询问正确的问题,并尝试给予开放的回应。

 

图片

 

当修和圣事要求我们问我们需回应的问题时,我们会深深地感受到圣神不断地召唤着我们超越遵守法律进入灵性的回应;超越好的行为成为见证;超越守规富有洞察。这便是“圣神的恩赐”,也是视教会的修和圣事为一件“圣神的圣事”、一件经验“基督徒先知使命的圣事”的理由之所在。

 

注释:


[1]教宗保禄六世,刘鸿荫译,《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台南:闻道出版社,1978)第14号。

[2]同上,第21号。

[3] 同上,第41号。

[4]教宗保禄六世,刘鸿荫译,《在新世界中传福音》,第21号。

[5]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台湾地区主教团秘书处译,《真理的光辉》第18号。

[6]第18-21号。

[7]参圣若望保禄二世,1993年世界和平日文告《若要享和平、该向穷人伸出援手》。引文来自于网络http://www.yesushanmu.com/article/5322.html 摘引自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