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回应福音,需下何赌注?(附音频)

2021-05-06 15:07   纳爵之盾  阅读量:3523

 

若翰被监禁以后,耶稣来到加里肋亚,宣讲天主的福音,说:“时期已满,天主的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吧!”(谷1:14-15)

 

 

一个以博学为荣且自夸开明的青藜学士,认为辣彼们所宣讲的信仰纯属过时的无稽之谈。为反驳他们,他一个个地走访,与他们辩论。一天,他怀揣此意来到著名的伊扎克辣彼(Levi Yitzhak)的家里。走进辣彼的房子,他看到辣彼手拿一本书走来走去,沉浸于欣喜的思绪中,根本没有注意到他。过了一会儿,辣彼停下来,瞥了他一眼,说:“也许终归属实!”这位青藜学士顿失自信,因为在他眼前的这位辣彼很让他震惊,辣彼简单的话语更让他震惊。这时,辣彼转过身,平和地对他说:“孩子,法学士们与你辩论,在你身上浪费唇舌,而你离开他们时总带着嘲笑言辞。他们不能把天主和祂的国摆在你面前,我也不能。但是,孩子,你且想一想,也许那是真的!也许终归属实!”听罢,青藜学士竭尽全力想去反驳,但是那个让他不寒而栗的“也许”,一次次地敲击着他的耳朵,摧毁了他的反驳动力。[1]
 
 
 

声音过后,语言彰显

 
 
随着旷野中的呼声——前驱若翰使命的完成,取了肉身的圣言——主角耶稣的使命正式开启。祂选定加里肋亚为传扬福音的第一站。
 
加里肋亚位于预许的福地版图之内,公元前15世纪,以色列民进入福地并定居下来。大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以色列民建立了王朝,但很快王国分裂为二:北国以色列于公元前722年,遭到亚述入侵,京城被攻陷。属于北国以色列的加里肋亚受到蹂躏,一大部分以色列人被迫离开加里肋亚,同时亚述帝国将一些异族人强行置入此地。从此,这里成为不同民族的混居之地,被称为“外方人的加里肋亚”(玛4:15),而居民被其他犹太人称为不洁的族群。然而,依撒意亚先知宣告:天主日后正是要在加里肋亚显示自己,一道皓光将照耀在那寄居于漆黑之地的人们身上(依8:23-9:1)。
 

图片圣史们在阅读圣经(《七十贤士译本》缩写为:LXX)时所会晤的“福音”一词,是其动词形式“带来福音”(εὐαγγελίζω):“给熙雍带来福音的,请登上高山!给耶路撒冷带来福音的,请大声疾呼!高呼吧!不要畏惧!向犹大各城邑说:‘你们的天主来了。’”(依40:9LXX;参阅鸿1:15/2:1LXX)但在当时的罗马帝国时代,“福音”(εὐαγγέλιον)被自视为世界主宰和救主的罗马皇帝所用。他们认为任何由他发出的讯息,无论讯息内容如何,都是带有拯救的性质。在此背景下,圣史们在写作时有意地选用了这个词,就要向世人宣告,真正带给世界救恩的,是天主早已借先知们预言的那位真君王耶稣基督,而非罗马皇帝[2]。他们强调,福音是源于天主,有关天主之国的好消息。

 
 
耶稣所宣讲的福音内容是:“时期已满,天主的国临近了。”这意味着天主在耶稣内介入人类历史,以满全祂拯救人类的许诺,实现其救恩计划;这也意味着先知预言的实现:天主已经为王,且返回自己的圣城耶路撒冷所在之地——熙雍(依52:7-8);这也意味着天主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但同时也设定了末期的起点,就如《致希伯来人书》的作者所言:“天主在古时,曾多次并以多种方式,借着先知对我们的祖先说过话;但在这末期内,祂借着自己的儿子对我们说了话。”(希1:1-2)耶稣正式对当时的犹太人宣告:“天国临近了!”也是正式对生活在末期的我们发出的宣告,是对全世界的宣告。这一宣告,为相信祂的人,是真正的和平纶音,是纯全的救恩喜讯。
 
 
 

福音报出,回应在即

 
 
多数学者认为,《马尔谷福音》写于公元60年代末,犹太人与罗马人战争期间,故被称作“战时福音”。这样的背景造就了整部福音篇幅短小、节奏迅捷的写作特点。而且在圣史笔下,耶稣的言行也显得比较急促,祂恳切地要把天国植根于人间。祂宣告“天主的国临近了”,是渴望人能作出积极的回应和果断的抉择,即“悔改并信从福音”。
 
“悔改”,是思维和生活的改变,是内在与外在的更新。而“信从福音”,是要求人弃绝邪恶,听从基督福音的教导而生活。对于当时受制于罗马帝国的犹太人而言,这就意味着他们要放弃一场将民族推向毁灭性战争的疯狂政治性策划,从而回归对天主的忠诚[3]真正的自由,并非建基于人内心的谋划和外在的暴力,而恰恰是放弃一切谋划和暴力,努力认识那使人获得自由的福音真理(若8:32;弟前2:4)
 

图片

的确,一部分犹太人悔改并信从了福音,成了耶稣的门徒;但一部分非但不信从,反而对抗福音真理,用不义抑制真理(罗1:18),以至于把真理本身钉在十字架上。由同一位所宣讲出来的同一个福音,在不同人中间却结出不同的果实,问题显然不在于福音本身或福音的宣讲者,而是在于面对福音及其宣讲者时所持有的态度和所作的抉择。
 
 
 
 

结语

 
 
信仰,本身就是一次冒险,需要人勇敢地纵身一跃。那位青藜学士的故事让我想到17世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思想家布莱士·帕斯卡(BlaisePascal)的著名赌注:
 
“我不知道天主是否存在,假如我赌有天主,即便输了,我也毫无损失;假如我赌没有天主,一旦输了,我便输了一切。”
 
我相信他所说的“一切”包括了今生,也包括了永生。
 

耶稣宣告的福音(谷1:15),在马尔谷(福音的作者也可能代表了某个团体)的理解中,包含了天主与人类之间互动的关系:就是启示与信仰、呼召与回应。这福音振聋发聩、掷地有声,如雄狮呼啸。笔者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对此福音作出积极的回应和执著的抉择!

其他参考书目:
1, Mary Healy, The Gospel of Mark,Catholic Commentary on Sacred Scripture, (Baker Publishing Group, 2008).
2, The New Jerome BiblicalCommentary, (Prentice-Hall, 1990).
注释:
[1]译自"Introduction toChristianity" by Cardinal JosephRatzinger.
[2]参阅Pope Benedict XVI,"Jesus of Nazareth: From the Baptismin the Jordan to the Transfiguration", (Doubleday, in USA, 2007), p46.
[3]参阅Nicholas Thomas Wright, Markfor Everyone,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2001), p9.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