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越节的起源及在历史中的演变

2021-04-04 10:37   纳爵之盾  阅读量:15476

犹太人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遭受众多迫害、流放,包括国家被消灭,但这个民族没有被同化,更未消失。在此过程中,他们作为天主特选民族的身份(出19:4-6)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具体到日常生活,信仰和由此演化而来的众多生活习俗强化了他们对这一特殊身份的认同感,作为犹太人,无论生活在哪里,对这些皆有义务遵守与实践。这其中包括逾越节。

 

逾越节是犹太人节日中的节日,没有逾越节,就没有民族拯救,也不可能获得赖以独立生存的土地。因此逾越节成了“拯救”和“自由”的象征,以致天主要求他们:“这一天将是你们的纪念日,要当作上主的节日来庆祝;你们要世世代代过这节日,作为永远的法规。”(出12:14;参考出13:3,8-10)

 

实际上,后来所说的逾越节包括了原始的逾越节和无酵节两个节日,都与出埃及相关联(逾越节:出12:14;12:24-27;申16:1;无酵节:出12:17;13:3,8-10;23:15;34:18;申16:3),叙述两个节日的经文也因此交织在一起。本文将介绍逾越节的起源和在历史中的演变。如果文中没有分别提到逾越节和无酵节,那么逾越节指的是整个节日及与之相联的习俗。

 

01

逾越节的起源


 

 

旧约圣经从历法(肋23:5-8;户28:16-25;申16:1-8)和叙述角度(出12章;苏5:10-11;列下23:21-23/编下35:1-19;编下30章;厄上6:19-22)提及逾越节。与逾越节相联的出23:18和出34:25可能是后来添加到朝拜历中去的(出23:14-17和出34:18-23),此外,还有规范补充过逾越节的户9:1-14。此片段可与厄上6:19-22比较,流亡归来的以色列子民在逾越节前首先要洁净自己,这可能是首次把逾越节与净化联系起来。由此看来,净化开始成为逾越节的礼俗。

 

出12章是认识和理解逾越节的基础经文,即规定逾越节的庆祝仪式和解释逾越节的意义。普遍的看法是,逾越节的原始意义保留在出12:21-23。此片段记载牧人在春季祭杀羔羊的祈福仪式,把“毁灭者”(מַּשְׁחית/mašhît)阻挡在畜圈之外,使牧人赖以生存的畜群免遭疾病和灾难的侵袭。出12:21-23说明,逾越节起初既不是祭献,也不是庆祝,而只是一个在门框上的涂血仪式。

 

  ▲作者供图

 

 

涂血仪式是连接在埃及庆祝逾越节和后来在应许之地庆祝逾越节的桥梁,前者突出击杀埃及人长子时对以色列子民的保护,后者着重对出离埃及的回忆。在埃及庆祝逾越节的意义在于,出离埃及是以色列民族身份的载体,成为世世代代纪念的核心事件。在埃及,他们是奴隶;在许地,他们是自由人。在埃及,他们是无业的外来者;在许地,他们是土地的拥有者。在埃及,他们要敬拜埃及的神;在许地,他们敬拜唯一的天主雅威。

 

名词“逾越节”(פֶּסַח/ pæsaḥ)指的是对此节日的庆祝和庆祝此节日的仪式,其意义蕴含在具有相同字根的动词 פסח/psḥ中,但它在旧约圣经内有不同意义。פסח/psḥ在撒下4:4和列上18:21.26 的意义是“跛行”、 “跳跃”,可能源于客纳罕原住民的信仰,如巴耳司祭围绕祭坛不停跳动(列上18:26);也可能是中东地区对邪魔认知的映射,即以跳跃的方式行动。

 

旧约圣经撇除原始信仰的背景,把 פסח/psḥ与雅威信仰(即对埃及实施的第十个灾难)连在一起,其意义是“跨过去”(出12:13.23.27)。因此,以色列子民过逾越节时应这样教育子孙后代:“这是献于上主的逾越节祭:当上主击杀埃及人的时候,越过了在埃及的以色列子民的房屋,救了我们各家。”(出12:27)此背景促成希腊七十贤士译本把 פסח/psḥ翻译为“保护”(σκεπάζω/skepázo)。

 

现在,也把 פסח/psḥ解释为“打开”、“回击”、“回推”。逾越节在门框上涂血的目的是获得保护,从这个角度看,此仪式把毁灭者/破坏者的力量回推,使其失去效力。此能效源于涂抹在门框上的血,阻挡破坏发生[1]

 

02

无酵节的起源


 

 

无酵节的希伯来语是 צַּמּוֹת/maṣṣôt(复数),意思是“未发酵的”。此字在旧约圣经共出现54次,约有一半属于司祭流传,为他们严格遵守庆节法规至关重要。只有在肋2:5;8:26;户6:19中使用单数形式。18处maṣṣôt与动词“吃”相连,主要在无酵节叙述片段(出12:15;13:6.7;23:15;34:18;肋23:6;户29:17;申16:3)。

 

无酵节是一个农人的节日,以色列子民定居许地后才开始过此节。因为连续七天吃无酵饼不是游牧民族可以做得到的,只有定居的农人才使多日庆祝成为可能。无酵节应起源于客纳罕,以色列子民从原住民那里接受此节日,但很早便已将其与出埃及事件相联,成为匆忙离开埃及的象征:“他们把从埃及带出来的未发酵的面团烤成无酵饼,因为他们急迫离开埃及,不能耽搁,来不及准备行粮。”(出12:39;参考出12:33-34)申16:3也规定,以色列民众在逾越节只可吃无酵饼,称其为“困苦饼”,同样指向仓促离开埃及。

 

 

无酵节在古老的朝拜历中已被提到(出23:14-17)。由此推断,无酵节早于逾越节与出埃及相连。此外,七天庆祝用以周为单位的计时方式为背景[2](出23:15;34:18;比较申16:3),但因无酵节是农业节日,庆祝时日取决于何时收割庄稼,导致各地互有出入。基于此原因,古老的朝拜历中没有规定具体日期,只要求在阿彼布月庆祝(出23:15;参考出34:18;申16:1)。

 

因为无酵节在春季的阿彼布月庆祝,逾越节可能是在春天的某个月圆之日举行,约史雅国王(主前640-609年)在主前622年信仰改革[3]时(列下22:3-23:27),把这两个同在春季庆祝的节日予以合并,同时将其提升为朝圣节(列下23:21-23;参考申16:1-3)。把两个节日合并可能受苏5:10-11的启发,以色列子民跨过约旦河后,那月十四日傍晚在耶里哥平原举行逾越节;次日享用当地的出产,就是无酵饼和烤麦子[4]。这两个节日的相连及与之相关的仪式在申16:1-8中被清楚地表达出来,只有晚期司祭流传给出了这两个节日的固定日期:逾越节在首月的第十四日傍晚举行(出12:6-10;肋23:5),无酵节随之在第十五日举行(肋23:6;出12:18-19)。

 

无酵节的日期在什么时候固定下来?申16,1记载的“在阿彼布月”没有给出两个节日的确切日期。如果约史雅国王执政时逾越节和无酵节还没有相连庆祝,那么可能在流亡时把无酵节固定在了首月的十五日至二十一日。这时期,犹太人分别生活在犹太/耶路撒冷和流亡地巴比伦,固定无酵节日期可使生活在两地的团体同时庆祝此节日,这为保持团体信仰的一致性至关重要[5]

 

当无酵节的日期固定后,其庆祝就与收割庄稼的庆祝分离了。收获的第一束麦穗应交给司祭,以摇礼献给上主(肋23:10-14),感谢祂的赐予。收割庆祝发展成为独立节日,与无酵节已没有联系。

 

03

逾越节由家庭节日变为朝圣节


 

 

在约史雅国王信仰改革前,逾越节是一个家庭节日,也没有通用的仪式,只是纪念天主的拯救。外在的仪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此节日的内在意义。与约史雅国王的信仰改革(申12章 → 列下22:3-23:27)相连,逾越节由一个家庭节日被提升为朝圣节就是“在上主所选定立自己名号的地方”庆祝(申16:2.6),这个地方当然是耶路撒冷圣殿。《申命纪》使用的两个动词“宰杀”(זבח/zābaḥ,申16:2.4.6)和“煮”(בָּשַׁל/bāšal,申16:7)具有祭献的背景,说明逾越节不再是一个由家长在家里举行的节日,而是由司祭在圣殿主持的祭献。

 

▲ 逾越节餐盘(顺时针方向从苦菜开始):苦菜、羊后腿、另外的苦菜、甜点、蔬菜和鸡蛋-作者供图

 

约史雅国王的信仰改革间接指向耶稣在耶路撒冷的死亡。路2:41-42提到,耶稣的父母每年逾越节时前往耶路撒冷,在他十二岁时,又照节日的惯例上去了。这个惯例源自约史雅国王的信仰改革——逾越节是一个在耶路撒冷庆祝的朝圣节。耶稣是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时被钉十字架上而死,因为“先知不宜死在耶路撒冷之外”(路13:33)。

 

根据申16:7-8的规定,参礼者在逾越节后的清晨回到帐篷,就是在耶路撒冷暂住的居所,六天之久吃无酵饼,在第七天应该为上主举行盛会(עצרת/ʻaṣӕrӕt),并且要休息。通过此字,《申命纪》突出无酵节第七天的重要性。帐篷节也有这样的要求,在第八天为上主举行盛会(肋23:36;户29:35;厄下8:18;编下7:9)。

 

逾越节和无酵节在《申命纪》中已合并成一个节日,不过二者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明确。申16:3规定,民众应七天之久吃无酵饼。此经文可理解为无酵节始于逾越节傍晚,这样,无酵节的第一天与逾越节重合。结果是,还有六天时间吃无酵饼。申16:3也可理解为,逾越节后的七天时间吃无酵饼,申16:8要求在第七日举行盛会,如从逾越节算起已是第八天。

 

司祭流传[6]支持此解释:“从正月十四日晚起,到二十一日晚为止,你们应吃无酵饼”(出12:8),这意味着逾越节庆祝达八天之久。属于申命纪流传[7]的出13:6-8将无酵节确定为七天(比较出12:15.19);属于司祭流传的圣化法(肋17-26章)清楚规定逾越节和无酵节庆祝日期及仪式:“正月十四日傍晚,应为上主守逾越节。这月十五日,应为上主守无酵节,七天之内,应吃无酵饼。第一日,应召集圣会,任何劳工都不可做;七天内,应给上主奉献火祭;到第七日,应召集圣会,任何劳工都不可做。”(肋23:5-8;比较户28:16-17)为司祭流传,逾越节第一日和第七日都应举行盛会,并且每天要奉献祭品(肋23:7;参考户28:16-25)。

 

04

逾越节由朝圣节再变为家庭节日


 

 

主前587年是以色列民族史上的至暗时刻,国家被消灭,耶路撒冷圣殿和保存在其内的约柜被付之一炬(列下25:8-17)。此事件也影响到逾越节庆祝,因为圣殿已不复存在,所以由《申命纪》提升至朝圣节的逾越节再次变为家庭节日。为适应时代变化,以申16:1-8的逾越节法规为基础,司祭流传对逾越节仪式作出了详细规定(出12:1-20.28):

 

 

1)为突出逾越节的神圣性,司祭流传把逾越节提升为天主训示(出12:1),不是在他处,而是在埃及,把逾越节明确置于天主拯救以色列子民出离埃及这件事之上。

 

2)确定逾越节日期,在本月十四日庆祝(出12:6);申16:1只给出宽泛的阿彼布月。

 

3)家长取代司祭,准备和主持逾越节(出12:4)。由此突出家长在信仰传承中的责任,逾越节由在圣殿举行的朝圣节变为在家庭进行的“教理讲授”。

 

4)庆祝地点由圣殿移至家庭(出12:4.7.15;比较申16:2.5-7),虽如此,但仍突出团体的意义,是整个以色列宰杀逾越节羔羊和庆祝此节日(出12:3.6)。

 

5)逾越节在申16:2因为是祭献,祭牲应是羊和牛,肉要煮着吃(申16:7)。而司祭流传要求逾越节祭牲是一只一岁的羔羊(出12:3.5),肉要烤熟,与无酵饼和苦菜一起吃(出12:9-10)。

 

6)晚期的司祭流传(出12:43-50)突出身份的重要性,只有割损者才可参加逾越节。

 

7)晚期的司祭流传(出12:15.19)更要求在家中也不可有酵子出现。此外,谁若吃了有酵之物,应从团体内将其铲除。如同属司祭流传的割损叙述(创17:14),无酵节被赋予信仰法律的地位。

 

 

 

 

司祭流传逾越节的神学意义在作品整体布局中得以呈现。逾越节是法律,虽在家中举行,但要严格遵守节日法规。这是司祭流传的特征,规则在祭献和朝拜中至关重要。

 

在所住房屋涂抹的血是一个记号(אוֹת/ʼôt,出12:13),一个被拯救的记号。此字也出现在司祭流传的割损叙述中,割损是天主与亚巴郎立约的外在记号(创17:11),是加入以色列子民团体的前提条件(创17:14)。安息日也是一个记号(出31:13-14.16-17),是天主与整个以色列子民之间的记号,象征休息和被圣化。逾越节和割损法规世世代代有效,是天主授予的法令(出12:14;出17:9-14)。

 

 

虽然司祭流传没有把在家宰杀的逾越节羔羊看成祭物,但却要求以此标准来选择:羔羊应是一岁大、无残疾的(出12:5;比较肋1:3.10;9:3;申17:1)。吃后剩余应用火烧掉的要求(出12:10)也指向逾越节羔羊的祭牲属性。“以色列团体”(出12:19)这个充满神学意义的词汇表明,无酵节也是信仰敬拜,因此强调应严格遵守无酵的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逾越节与同是司祭流传的祝圣司祭仪式类似[8]:应宰杀一只公绵羊,把血抹在亚郎和他儿子们的右耳垂、右手拇指和右脚大趾上,其余的洒在祭坛周围。以后取祭坛上的一点血和傅礼的油,洒在亚郎和他儿子们的衣服上(出29:19-21)。若到早晨还有剩余的肉和无酵饼,应将其在火中烧掉(出29:23.32)。从二者的相似性来看,逾越节也可被理解为一个“祝圣”仪式,每年提醒以色列子民,他们应圣化于上主,成为“司祭的国家,圣洁的国民。”(出19:6)

 

与申16:1-8和属于申命纪流传的出13:3-10相比,司祭流传的无酵节突出严格遵守无酵规定,延伸至居所,吃有酵之物者应从以色列中将其铲除(出12:15-20)。无酵节的意义从纪念仓促离开埃及发展为严格的信仰法规。出12:43-49要求只有割损者才可参加逾越节,这表明,以色列子民的民族身份已形成。因此,逾越节不但是一个拯救标记,更是一个身份标记,借助割损把以色列子民和外邦人区别开来。总体而言,司祭流传中的逾越节和无酵节,遵守法规优于节日本身。

 

05

逾越节由家庭节日再变为朝圣节

 

 

主前539年波斯王居鲁士战胜巴比伦帝国成为中东主宰后,施行仁政,允许流亡的百姓,包括犹太人[9]返国。在波斯王的支持及哈盖和匝加利亚两位先知的督促下,圣殿于主前521-515年得以重建,再次成为犹太人的信仰中心。圣殿重建后,逾越节庆祝也发生变化,再次由家庭节日变为朝圣节,直至耶稣时代。受晚期司祭流传影响(无酵节:出12:15-20,不包括17-18节;逾越节:出12:43-50),逾越节发展成一个严格的信仰仪式:一方面,指向在埃及的拯救;另一方面,突显犹太人的民族身份。

 

06

逾越节由朝圣节再变为家庭节日

 

 

在耶稣时代逾越节是朝圣节,玛利亚和若瑟每年去耶路撒冷过节(路2:41),耶稣与门徒也是如此。按若望福音记载,耶稣的几次重要行动及与之相关连的讲话都发生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时:清洁圣殿(若望福音将此放在耶稣宣讲初始:若2:13-22;对观福音将此放在耶稣最后一次去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时:谷11:15-17/玛21:12-13/路19:45-46);治好患病三十八年的瘫子(没直接提到逾越节,只提到“犹太人的庆节” 若5:1-18,参考若6:4);复活拉匝禄(若11:1-44)是在去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前几日(若11:55-56)。四部福音都记载,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时被交付、被钉在十字架上。

 

▲ 餐桌:逾越节餐盘、 逾越节手册、酒杯、厄里亚酒杯(中间小的)、无酵饼(左边酒杯后)、洗手用具(右上角酒杯后)、白色玻璃碗里是盐水-作者供图

 

维斯帕先/Vespasian(9-79年)皇帝执政时,发生了第一次犹太战争(66-70年),70年时耶路撒冷沦陷,圣殿被摧毁。第二次犹太战争(132-135年)后,为防止耶路撒冷再次成为反抗罗马人的温床,便禁止犹太人进入耶路撒冷,并将圣殿彻底夷为平地。自此,犹太人流亡世界各地,逾越节也由朝圣节再次变为家庭节日,直至今日。

 

为适应时代,逾越节庆祝也有重大变化。逾越节时不再吃羊肉,因作为宰杀羔羊之地的圣殿已不复存在,只是象征性地在盘子里放置一块烤熟的羊后腿,晚餐时一直留在盘里;添加吃鸡蛋仪式,纪念耶路撒冷和圣殿被毁,同时期待耶路撒冷和圣殿的重建,因鸡蛋内孕育着生命。

 

以上介绍表明,逾越节庆祝是动态的:从家庭节日变为朝圣节(分界点是主前621年的信仰改革)、从朝圣节再变为家庭节日(分界点是主前587年圣殿的被毁)、从家庭节日再变为朝圣节(分界点是流亡归来后主前520-515年圣殿的重建)、从朝圣节再变为家庭节日(分界点是70年圣殿的再次被毁)。无论庆祝仪式和地点怎样变化,不变的是:“这一天将是你们的纪念日,要当作上主的节日来庆祝;你们要世世代代过这节日,作为永远的法规。”(出12:14)“这一天”和“永远的法规”指向将来,作为犹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庆祝逾越节,以纪念祖先在埃及的被拯救。

 

07

耶稣基督——新的逾越节羔羊


 

 

四部福音都记载,耶稣和其他犹太人一样,在逾越节到来之际前往耶路撒冷过节,如法律所要求的。在此期间,他被交付和钉在十字架上。不过,三部对观福音(玛窦、马尔谷和路加福音)和若望福音叙述的侧重点却不相同。三部对观福音记载,耶稣与门徒聚在一起吃逾越节晚餐,并建立了圣体圣事(谷14:12-26/玛26:17-30/路22:7-23)。相反,若望福音没有记载耶稣与门徒吃逾越节晚餐,而是以节日前的一次普通晚餐替代(若13:1-2)。为什么?不能也!因为当人们吃逾越节晚餐时,“我们的逾越节羔羊基督,已被祭杀作了牺牲”(格前5:7)。若望福音的写作目的很清楚,把耶稣刻画为逾越节羔羊,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叙述,贯穿全文。在耶稣传教初始,洗者若翰已指出他未来的使命:“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若1:29)

 

 

因此,若望福音中的逾越节比对观福音中的晚,是在安息日,那年的逾越节和安息日重合,如以下片段所载:

 

“然后他们从盖法那里把耶稣解往总督府,那时是清晨;他们自己却没有进入总督府,怕受了玷污,而不能吃逾越节的羔羊。”(若18:28)

 

“时值逾越节的预备日”(若19:14)

 

“犹太人因那日子是预备日,免得安息日内——那安息日原是个大节日——尸首留在十字架上,就来请求比拉多打断他们的腿,把他们拿去。”(若19:31)

 

有意思的是,四部福音记载耶稣的死却都是在安息日的预备日,也就是在星期五(参考谷15:42;玛27:57.62;路23:54;若19:31)。

 

犹太人宰杀逾越节羔羊,为纪念天主对祖先的拯救,标记是吃羔羊肉和无酵饼;耶稣被“宰杀”,为除免世界的罪过,作众人的赎价(弟前2:6),标记是十字架。这样,逾越节羔羊指向“除免世罪的羔羊”——耶稣基督。

 

08

逾越节在旧约圣经内的流传


 

 

逾越节是以色列子民出离埃及,最终被拯救的媒介,在其它重要历史时刻也以庆祝逾越节作为转折。

 

出1-15章由以色列子民在埃及的苦难开始(出1:8-22),以渡过红海获得最终拯救结束(出14:15-31),中心是出12章的逾越节叙述。拯救源于“那一夜”(出12:12),使他们由为奴之地来到天主立为基业的山上,如在凯旋歌中所说:“上主,你引领他们,吾主,在你为物业的山上,在你为自己准备的住所,在你亲手建立的圣所,培植了他们。上主为王,万世无疆!” (出15:17-18)

 

以色列子民以庆祝逾越节开始在客纳罕的生活(苏5:10-12),他们将成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吃双手的劳动成果:“逾越节次日,他们吃了当地的出产,即在那一天,吃了无酵饼和烤的麦子。他们吃了当地的出产的次日,‘玛纳’就停止了。以色列子民既没有了‘玛纳’,那年就以客纳罕地的出产为生。”(苏5:11-12)

 

约史雅国王的信仰改革(列下22:3-23:27/编下35:1-19)以庆祝逾越节作为结束:“实在,自从民长统治以色列时日以来,和在以色列各君王及犹大王当政期间,从来没有举行过像这样的一个逾越节。”(列下23:22)这表明,按照申16:1-8举行的逾越节在约史雅之前从未有过。流亡归来的犹太人奉献重建的圣殿(厄上6:16-18),以庆祝逾越节作为结束:“七天之久,欢乐地举行了无酵节,因为上主使亚述王的心倾向他们,协助了他们修建以色列天主的圣殿,都非常欢乐。”(厄上6:22)

 

上面提到的这几个片段显示,逾越节庆祝是犹太人民族史和信仰史重要的节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10]

 

注释:


*此文作为《从逾越节到复活节》(2017年发表于信德网)的姊妹篇,从历史角度叙述逾越节庆祝的变化及蕴含的信仰意义。
[1]参考:Otto, פסח,667页。

[2]“七”原是客纳罕原住民繁殖能力的象征,后被以色列子民使用,成为具有特殊含义的数字。古老的朝拜历表明,以七天为一个时间单位的计时方式早已被犹太人使用。

[3]约史雅国王的信仰改革在以色列信仰史上带来深远影响(列下22-23章),以在耶路撒冷圣殿发现的法律书(部分申命纪)为依据:一方面,强调雅威一神信仰,清除全国的邪神崇拜;另一方面,把祭献和朝拜集中在耶路撒冷(申12:5),虽然从未提到它的名字。自此,耶路撒冷圣殿的地位突显出来,导致其他圣所,包括古老的舍根和贝特耳圣所的没落。

[4]不确定的是,吃无酵饼和烤麦子是否就是所说的无酵节,如古老的朝拜历所流传的。因无酵节持续七天,不吃烤麦子。此外,苏5:10-11接近司祭流传,这意味着,此片段源于晚期。如果是这样,苏5:10-11对逾越节和无酵节的合并没有影响。

[5]参考:Weyde,Mazzen/Mazzotfest,5页。

[6]司祭流传由司祭团体在巴比伦流亡期间(约主前六世纪中期)创作而成,流亡后有众多添加。内容以法律和朝拜为主,包括众多的族谱;语言简洁,甚至以程式化方式写作。

[7]申命纪流传是受申命纪(主前七世纪)影响在流亡前后创作而成的作品:若苏厄书、民长纪、撒慕尔纪上下和列王纪上下、先知书中最明显的是耶肋米亚书。申命纪流传最重要的神学是一神信仰,除了雅威外没有其他的神。为申命纪流传来说,王国制度是一个彻底的失败,导致邪神崇拜在以色列盛行。因此,信仰的承载者不再是国王和司祭,而是以色列子民自己。

[8]参考:Weyde, Passa,8页。

[9]“犹太人”( יְהוּדִים/ jehudim)这个称呼起源于波斯帝国统治时期,意思是“生活在犹太地的人们”。自此,“以色列人/以色列子民”这个称呼被取代。

[10]参考:Weyde,Passa,10页。

 

参考书目:


Albertz, Rainer, Exodus 1-18, Zürich 2012

Dohmen, Christoph, Exodus 1-18, Freiburg 2015

Otto, E., פסח, ThWAT VI, 659-682

Schmidt, Werner, H., Exodus 7,1-15,21, Göttingen 2019

Weyde, Karl, W., Passa, www.bibelwissenschaft.de, 2008

-Mazzen/Mazzotfest, www.bibelwissenschaft.de, 2008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