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如何克胜嫉妒之心?

2021-03-17 18:51   纳爵之盾  阅读量:13326

 

 

 

基督教七宗罪的序列中,嫉妒位于“骄傲”老大哥之后。佛教有谓人性三毒:贪、嗔、痴,有的佛典直接把“嗔”解释为“嫉妒”。

 

中文里很多消极的词汇,都是以“女”为部首,嫉妒也不例外。“嫉妒”以“女”为部首可能是为了以“女人的小心眼”来表达“嫉妒”的内涵,虽然男人在嫉妒方面绝好不到哪里去,但这属于文化的偏见。另外“嫉”一字,右边部分为“疾”,说明嫉妒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德文中“嫉妒”一词是 “Eifersucht” ,Eifer意为一种莫大的热情与激动,Sucht 意为瘾、癖好,还有疾病的意思。“嫉妒”是人性中残存的顽疾;无论历史如何更新,圣者怎样大声疾呼,嫉妒的人与嫉妒的事,总会在人类的舞台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面貌呈现。如莫里哀所言:“爱妒忌的人总是要死的,但忌妒心决不会消失”(莫里哀《伪君子》)。所以在个人生命历程或是在群体当中,嫉妒总会如影随形。

 

 

 
 

嫉妒

的发生有其时间性及空间性,并且在同一时间与空间的序列中更容易发生。今代的人不会嫉妒古代的人,中国的穷人很少会嫉恨美国的富人;在同一行业中的人嫉妒更加频繁,俗语有云:“同行是冤家”,因为在资源有限的同业群体中,存在更多的接触,更多的竞争,这道理清楚明白。

 

嫉妒是因别人的优越与成功而产生的一种敌对与仇恨的情绪。一个任由此情绪牵引的人,对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破坏之惨烈,过去、现在与未来皆有见证。

 

人为什么嫉妒?为什么一个生命不能接受另一个生命的成功与优越? 在伦理学意义上如何解读嫉妒的玄机?就如美德是一个整体,所有不好的情绪也会彼此转化,嫉妒在宽泛的意义上可以看作人类自私的一种表达。它与人的骄傲、虚荣紧密联系,而虚荣本就是骄傲的宠儿。每个生命都希望尽最大可能彰显自己的存在,这在本体的意义上是渴望一件善事:希望自己的生命获得超越、被瞩目,但是这种原本善意的渴求历经骄傲、虚荣、嫉妒的染污之后,就呈现出极端的自私,被显扬的渴望。面对别人的优势,失衡的心灵遭受了创伤,凭什么他的存在挤占了我的空间,他的成功显示了我的失败,他的光华遮蔽了我的亮度?凭什么他应有尽有,而我却如此穷酸潦倒?人都愿意享受尊荣,但是,当旭日升起,谁会在意月亮的光芒?人都愿意尽享荣华,但遍地是穷苦与压榨。

 

 

 
 

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中,在各种先天后天不公的条件设置中,生命的差异、资源的配置都不尽相同。我们得承认,嫉妒与不公平有很大的关联,比如贫富差距的问题造成了穷人仇富的心理。在同一片蓝天下,一边是“朱门酒肉臭”的侈靡景象——奔驰宝马,天天享受豪华盛宴的阔佬,一边是汗流浃背地在垃圾、浓烟、灰尘中打滚的农民工,在同一时间与空间的序列中,呈现这样极端的差别,是社会真实的写照。所以当衣着破烂浑身汗臭的农民工,看到出入豪华会所,乘坐高级轿车的所谓精英不屑一顾地从自己身边走过时,就摇头叹息愤愤不平也不足为奇。农民工用这点点嫉恨来看待这不公的世界,发泄自己的不满,是可以被理解的。社会架构的不公平与人间的冷漠促成了底层大众难以平复的悲愤,所以这种我们称之为对社会不公的嫉恨,是集体的恶,不只是由于嫉妒的人本身,更是由于被嫉妒之流的自私放浪与冷漠(这也是大公教会社会训导致力于批判的问题)。

 

嫉妒违反爱德,也只能以爱来克服。嫉妒者应该反思,被嫉妒者也应该反思,如何在爱德的层面上成全彼此的人生。

 

拿被嫉妒者来讲,他们在某些方面明显比别人更加优越,更加成功,更有才华,更有美貌,这成为嫉妒产生的客观条件。但如果被嫉妒者拿自己的优越作为炫耀的资本,以此来嘲笑别人,用盛气凌人的态度来藐视别人,或者自私自大,不顾别人的感受,抓住个小机会就显山露水,那只能招致更大的嫉恨。《菜根谭》有言:“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蕴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有才的君子需要有朴实的心、谦和的态度来驾驭自己的才华。三国时代的才子杨修,他的死之所以成为历史中经典的公案,原因之一就是他不顾及曹操的感受,恃才放旷。所以《后汉书》评价他“修虽才子,渝我淳则” ,他的行为超出了规范。

 

 

 
 

所以

拥有越多的人越应该以谦和与爱心对待别人,并寻求机会来建树别人的生命。当能力和财富与爱心分离,伤害的不只是别人,还会是自己。

 

保禄宗徒在《致斐理伯人书》中规劝基督徒,要效法基督友爱谦下,“所以如果你们在基督内获得了鼓励,… 你们就应该彼此意见一致,同气相爱,同心合意,…不论做什么不从私见,也不求虚荣,只存心谦下,彼此该想自己不如人…你们该怀有耶稣基督所怀有的心情,他虽具有天主的形体,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而把持不舍,却空虚自己,取了奴仆的形体,…。他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斐2: 1-8) 。耶稣基督空虚自己,隐藏了神性的荣耀与尊严,在降生成人的谦卑中,在耻辱的十字架上彰显了神的大爱,在祂内的谦卑成为了爱的器皿。

 

常想自己不如人,不是虚伪的托辞,而是表达基督徒的一种情怀,是面对“耶稣基督”这至善之道基本敬畏的表达,而基督徒应该在这份敬畏中生出对苍生的悲悯情怀。

 

老子《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耶稣的生命给老子的话做了纯全的注解,生命剔除了虚荣,攒足了谦卑,才会承载更大的爱。以德配才,以德驭才,以谦卑的情怀看待自己的优越性,这样自我的优势才会建树自己,也建树别人。

 

 

 
 

真正

在爱里面体现的责任, 才是生命意义的源泉,如同耶稣基督生命中所彰显的上善之道。诚然耶稣的谦卑与爱不是无原则的妥协,他行事的风格很清楚,也正因他对真理与爱清楚明白的解读和做法,才吸引了大众的追随。另一方面他严厉谴责伪善、虚荣、骄傲、冷漠,结果却招来法利塞人、撒杜塞人、黑落德党人的嫉恨。所以谦卑与爱并不等于对恶的妥协,而是对生命成全之路的积极响应。耶稣既然做了他该做的,那就让虚荣骄傲、并以自己为荣的人嫉妒去吧,因为真理自当有自己的路!

 

嫉妒凸显人的自私,使人不能欣赏别人的长处,甚至欲摧毁别人。面对别人的优势与成功,嫉妒者的自尊心受到了损伤。这种伤痛是一种生命的撕裂,隐藏在骄傲与虚荣中。如此,也只有谦卑的爱德,才可突破嫉妒的藩篱。少有父母嫉妒自己子女的成就,因为子女的成就显示了父母生命的辉煌,他们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一体的。生命之爱的一体性,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表达得淋漓尽致。程颢有言:“仁者、以天下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样的视野情怀中,你我之间绝对的界限已经消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的光辉我可以赞赏分享,我的缺点你可以包容。在如此的精神领域中,嫉妒自然无有容身之地,因为生命本来就是一体。耶稣基督祈祷众人合一说:“愿众人合而为一!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你在我内、我在你内,… 我在他们内,你在我内,使他们完全合而为一,为叫世界知道是你派遣了我,并且你爱了他们,如爱了我一样!”(若17: 21-23)。在基督内的合一、彼此共融团契的爱,足以阻挡嫉妒的侵蚀!

 
 
 
 

天容

万物,海纳百川,做人要有拥抱别人成就的情怀,也要有含污纳诟的胸襟。我们需要在爱德中持守真理(参弗4:15),真理本身就是生命,就是爱,就是超越又内在于一切的力量,是意义的源泉。在真理之爱内,嫉妒不攻自破。让嫉妒立于基督的爱前,看它还如何申辩?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