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体灵修|“加纳”是教会生活的预示(二)

2019-02-01 10:02   文/郎国锋神父  阅读量:5565
编:感谢郎国锋神父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小助手“信仰种子”栏目开辟了新的子栏目-“奥体灵修”用以连载郎国锋神父的佳作《奥体灵修——由圣经谈复兴》一书。本文约3600余字。
第二节    “加纳”是教会生活的预示(二)
 
在上节中我们分析了故事的线索、情节、写作目的等。如果我们对文本深层意义的理解停留在前一节的理解上,不但无助于对启示的理解,反而会使前面的理解成为理解启示的障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深层的含义进行剖析,看看圣若望究竟要说些什么。在这一节,我们先从结构分析开始,来看一下核心部分的深刻意义。

从结构上看,这十二节圣经很讲究前后呼应,而且这种呼应是一种“同心圆”式的对应关系,我们根据穆宏志神父的结构简析,将其铺陈如下:
 
        A、序言:时间、地点、背景、主要人物(1~2)
           B、没酒了。圣母与耶稣对话(3~4)
              C、圣母吩咐仆役的话(5)
                D、对六口石缸的描写(6)
              C’、耶稣说话,仆役执行(7~8)
           B’、有酒了,司席向新郎发问(9~10)
        A’、门徒见了主的光荣就信从了(11)

(第12节是承前启后的过渡句,地点由加纳转到了葛法翁。)
 
这种结构的安排颇具意味。故事以D部分为中心轴和分界点,在其后的部分从内容上对C、B、A部分逐一回应。这样的结构安排,使D部分居于故事的核心地位,得以突出,得以强调,从而使我们看到了六口石缸的重要性。有人认为它是全文的核心和转折点。“核心”是就内容而言的;“转折点”是就情节发展而言的。

从形式上看,“在那里放着六口石缸,是为犹太人的取洁礼用的;每口可容纳两三桶水。”即D部分,确实是核心部分。这部分描写了石缸的存在、质料、数目、用途和容量。现在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圣若望会把石缸的描写放在“同心圆”的中心点上,使石缸的存在、质料、数目、用途和容量得以突显而加以强调呢?如果对石缸的这些描写没有积极的象征意义,那么这样的强调还有什么值得强调的呢?如果没有积极的象征意义,那么这样的强调同文章的中心及写作目的就太离谱了。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这样的强调势必有着它的积极象征意义,而且这些象征意义理应同故事的中心及写作目的相一致,否则圣若望就太缺乏写作技巧,或者说在结构上的这种强调技法是没有意义的败笔。

既然D部分在结构上占有如此突出的地位,那么在内容上它也应是作者强调的核心要素,为此我们就应对它的象征意义进行探究,以便搞通作者在此要告诉我们什么。

(1)从石缸的用途来看,是为犹太人的取洁礼用的。取洁的目的,是将法律所规定的有意无意而沾染的不洁取消。所谓不洁大都与伦理上的罪恶或污秽无关(肋:十一~十五),这样的不洁使他们脱离团体,而不能度团体生活,因此以民要想重度团体生活,必须经过取洁礼来洁净自己。这样看来,取洁礼就成了以色列人度宗教团体生活的基本保障。

在新约中,人们的宗教团体生活是靠什么来作基本保障呢?当然是靠圣事,尤其靠圣洗和圣体两件圣事。圣事是基督通传其恩宠于世人的基本途径,是人们参与教会团体生活的保障。取洁礼是旧约子民团体生活的保障,这大概是圣事是新约子民团体生活的基本保障的预像。

那么,这六口石缸是不是在预示着基督将要建立的圣事呢?在我个人看来,这是显而易见的。有关这一点,除了能从石缸的用途看到之外,即使从石缸同基督的行动的关系、石缸的质料、容量、数目,甚至从石缸与上下文的联系上,都能看到这一点。它们都与石缸象征圣事的意义环环相扣,协调统一。

(2)从石缸同基督的行动的关系来看,基督变水为酒的行动,是借着石缸并在石缸内完成的。新酒来源于石缸。这好像暗示出石缸是基督行动的标记,基督的行动正是借着石缸并在石缸内完成的。石缸是基督行动的标记,在这标记内含有基督的行动,也就是说,在石缸内包含着基督恩宠的美酒。基督的行动借着标记并在标记内而完成的,在教会内首推圣事,因此我们将石缸看作是圣事的预像,这并不是牵强附会。新酒来源于石缸,正是恩宠来源于圣事标记的暗示。

(3)从石缸的质料来看,石缸是用石头制成的。石头是不易污染的,较为卫生的,故此取洁水均盛在石器中,而不盛在陶器或木器中。石头在神学上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首先,石头象征基督。匝加利亚先知记载:“大司祭耶叔亚,你且要听着:你和坐在你面前的同伴都是做预兆的人。看,我必要使我的仆人‘苗芽’出生。看,这是我在耶叔亚面前安置的石头,在这唯一石头上有七只眼睛;看,我要亲自在石头上题名——万军上主的断语——并且要在那一天除去这地上的罪恶。”(匝:三8~9)在这里,“苗芽”很清楚地是指默西亚(依:四2、十一1,耶:二十三5、三十三15),而且这苗芽就是上主安置在耶叔亚前的石头。这石头,堪称为“唯一”,而且在其上有象征天主的全知的“七只眼睛”。眼睛是洞察力的象征(匝:四10),“七”是圆满的数字,七只眼睛象征天主的全知。默示录上说:那被宰杀的天主的羔羊,有七个角和七只眼,那眼睛就是天主的七神,即圣神(默:五6)。这就很清楚的表明匝加利亚所预言的“石头”就是指拥有圣神和全知的基督。无独有偶,依撒意亚也预言说:“因此吾主上主这样说:‘看,我要在西雍安放一块石头,一块精选的石头,一块宝贵的角石作基础,信赖的人必不动摇。’”(依:二十八16)这石头就是那块“匠人弃而不用的废石,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的基督(咏:一一八22、玛:二十一42)。在伯多禄看来,基督不仅是“匠人弃而不用的石头,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并且是‘一块绊脚石,和一块使人跌倒的磐石”。(伯前:二6~8、罗:九33)为不信的人,基督是绊脚石;为信的人,基督却是磐石。这磐石也就是保禄所说的“神磐石”(格前:十1~4、出:十七16、户:二十8~13)。

既然石头是基督的象征,而石缸如果又是圣事的象征,那么就说明由石缸而来的酒来源于基督,他是“酒”所象征的一切恩宠的泉源。

其次,石头也象征教会。伯多禄说:“你们接近了他,即接近了那为人所摈弃,但为天主所精选,所尊重的活石,你们也就成了活石,建成一座属神的殿宇。”(伯前:二4~5)基督是活石,信友也是活石,靠着基督,所有信友都成了一同被建筑在圣殿上的活石,这教会圣殿的基础就是宗徒和先知,而基督就是这建筑物的角石,这圣殿因着圣神成为天主的居所(弗:二20~23)。

既然石头象征教会,而石缸又如果是圣事的象征,那么就说明由石缸而来的酒来源于教会。圣事是教会的行动,是基督借教会分施恩宠的最重要的途径。借着圣事基督使“已变成酒的水”由教会内滚滚流出。

(4)从石缸的容量来看,“每口可容纳两三桶水”,而且仆人们把它们“灌满了”,“直到缸口”。两三桶水,大约一百公升左右,是相当丰富的,当然还是有限的,但它们分别灌满了,直到缸口,分明又是满溢的、充足的。这说明每件圣事的恩宠是有限而充分的,已足够的预备在圣事内。

(5)水由不同的石缸盛着,分别而置,象征着每件圣事的恩宠各不相同。七件圣事的本有恩宠是不一样的,效果不一,但为领受的人而言,此恩宠是充足的。

(6)从石缸的数目来看,“六”是个颇具内涵的数字,值得我们予以分析。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家庭放着这么多的石缸都是用来盛“取洁水”的,总容量还相当大,大约六百公升左右。预备这么多的水用以取洁,显然是没有必要的。看来“六”这个数字不是一种真实的记录。既然不是真实记录,那么若望为什么偏偏用了这个数字呢?其中必有文章。

 “六”是一个象征性的数字,若望采用它,显然是为了突出它的象征意义。在以色列人的观念中,“七”是一个圆满的数字。好像中国人用“一百一”表满意,用“三拜九叩”中的“三”、“九”表隆重庄严,礼数大一样,“七”为他们表示着圆满。数字本身具有一种文化意蕴。“六”比“七”少“一”,所以也就成了“不圆满”的象征了。

从圣事论的角度看,“教会的圣事满全旧约的预像,表达并实现基督所实行的救恩工程,预示和提前体现天上的光荣。”(教理:1152)一方面,六口石缸是用于取洁礼的,取洁礼是旧约的礼仪,旧约的礼仪是不圆满的,只是预像,预示着新约的圆满。“六”这个字,正好显示了旧约礼仪的不圆满。基督来了,将取洁的水变为酒,就意味着以新约圣事的圆满性取代了旧约预像的不圆满。另一方面,圣事虽然表达并实现基督的救恩工程,但毕竟只是预示和提前体现天上的光荣,因而圣事只是对天上的美味的预尝,同天上的美好相比,圣事还不算是圆满的。“六”的运用,正好体现了圣事的相对不圆满性。

(7)从石缸和上下文的联系看,石缸也应是圣事的象征。文中提到了“基督的时辰”,当基督的时辰不到时,酒的匮乏就无以解决,当基督的时辰来到时,就借着石缸润酿出新酒。圣事的实施,正是基督行动的时辰;是基督在教会中行动的最重要的时辰。基督的行动是借着石缸完成的,这一点很有意味,因为基督正是借着圣事在教会内完成他的救恩行动。如果我们说本段圣经的写作目的是借着标记——“第一个神迹”——在强调基督的行动,而基督的行动正是借着石缸完成的。当然,基督在教会内的行动不仅仅限于圣事,但是由于在教会内基督的行动最主要的是圣事,所以我们说六口石缸象征着圣事不是没有道理的。

总之,将石缸看作圣事的象征,是有较充足的理由的。作者将六口石缸放在文章的轴心部分,无非是在强调圣事生活在教会内的重要性。当然,这是我的一己之见,并不要求大家赞同。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