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评述】浪子的比喻详解

2024-02-24 15:51   @彻疏明  阅读量:5340
©圣托马斯如是说

本文是作者的一篇圣经评述,评述章节为《路加福音》15:11-32,即著名的“浪子的比喻”。它的内容非常适合主题为“悔改”的四旬期,实际上,这是我自认为自己最精彩的圣经评述之一,因此推荐给大家一阅。

这篇评述第一段的着重点比较有趣,作者试图放在现代社会新问题的背景下,分析“浪子为什么想要离开父亲”。因为在我们读过关于“浪子的比喻”的评述中,大多数学者都关注于“罪人的悔改”与“天主的宽恕”这个主题,很少有分析浪子一开始究竟为什么想要离开呢,我认为放在现代社会新问题的背景中去仔细思考浪子的心态是非常有现实价值的。

*原文用英文写作,现翻译成中文发布(机翻的,作者稍作修改,语句不顺之处请读者见谅)。英文原文见Commentary on Luke 15:11-32

 

(15:11-13) 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那小的向父亲说:父亲,请把我应得的一份家产给我罢!父亲遂把产业给他们分开了。过了不多几天,小儿子把所有的一切都收拾起来,就往远方去了。他在那里荒淫度日,耗费他的资财。

在传统上,人们一致认为,耶稣寓言中那个离开父亲的浪子就是离开了天主的道路,单方面地打破了这种父子关系。对这个比喻的分析通常倾向于集中在罪人的悔改和天主的宽恕上。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一个人想要离开天主,寻求远离的生活,并带走自己的一部分财产呢?让我们将这个比喻放置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探讨浪子离家出走的原因。

第一种可能性是,浪子纯粹是出于叛逆而离家,认为只有离开父亲,带着自己的一部分财产才能过上自己的生活在《路加福音》15:13中可以找到这种证据:“他在那里把他的产业浪费在放荡的生活中。”这暗示了罪的巨大悲剧是人已经忘记了自己与天主的真正关系:这是一种造物主与他的造物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非竞争性。因为天主不是属于这个世界的存在,这意味着,天主不是存在于其他创造物之中的东西;因此,正如圣托马斯·阿奎那所阐明的:天主可以非常亲密地进入一个事物的存在,而不会损害该事物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然而,遗憾的是,罪使人类的感知变得扭曲,正如亚当在违背诫命后对天主的反应是“恐惧”一样。罪人想象天主和自己是两个自给自足的竞争对手,在罪人的心中,存在一种信念,即服从或屈服意味着“失去自我”。这种错觉使罪人相信,他们越是肯定自我,与天主对立,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意志的可依赖性越是得到了肯定,因此他们就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然而,事实是人类常常因为无法把握流动在各种事物之间的“善”而迷失了自我。在这个比喻中,耶稣将“浪子”作为罪人的代表,揭示了一个核心概念:与人竞争并不是天主作为造物主和父亲的方式。天主是“善”本身,当他进入一个造物时,这个造物将被提升而不是被削弱,将实现完满而不是被征服。

第二种可能性是,浪子相信自己会在外面的世界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而不是在父亲的家里。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总是试图在纯粹的世俗世界中寻找价值或幸福,无论是财富、尊重、爱情还是自我实现,在日常关系或忙碌中。虽然这些都是合理的,然而,人类能提供的爱从根本上来说是有限的。就像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与你交往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或私利;即使有一些真正能够“为他人着想”的无私之人(无论他们是你的父母、伴侣还是圣人),也有其局限性。这与善恶无关,而只与人性的局限性有关。尽管人类的潜力被认为是无限的,但他们行动的能力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客观限制。因此,从本质上讲,即使人们在世俗社会中寻求彼此的爱和支持,然而“给予”这种行为本质上是自我消耗。即使像特蕾莎修女这样无私的人也无法无限地满足来到她跟前的每个人的需求。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总是有限的,无论这种限制是来自人性还是时间和空间。因此,一个将希望寄托在人类社会中的普通人永远不会真正满足,除非一个人能够限制自己意志,以顺应人类社会的局限,同时限制自己对“善”的追求(因为善是意志的对象)。

另一方面,如果人们想要在人类社会中达成自我实现,他们首先必须能够评估所有事物中的真正“善”,否则,一个人可能会像希特勒那样,为了消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耻辱,解决国内通货膨胀并改善德国人民生活质量,而实行独裁统治并发动战争。其次,他们必须能够确定自我实现的上限在哪里。如果一个人过于依赖自己的意志,很容易陷入对自己心中“善”的无限追求(前提必须建立在首先区分善恶),这不仅与人类的局限性相冲突,而且容易导致陷入极端主义的泥潭。

此外,浪子想要分割财产的行为也表明了他想要完全断绝与家庭的联系,并将自己关在屋外。

 

(15:14) 当他把所有的都挥霍尽了以后,那地方正遇着大荒年,他便开始穷困起来。

毫不奇怪,这个孩子花光了钱,不仅是因为他的挥霍和放纵,因为当他离开父亲时,他的财产就变成有限的了同样地,人类社会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认为我们所拥有的全部财产仅仅是这个世界的物质财富和幸福(就像浪子分割他的财产一样),那么人们很可能会发现自己很快就会花光钱。这还是相对温和的情况,更不用说遇到自然或经济灾害了,我们会意识到我们的财产是如此脆弱,以至于我们无法撑过严重的“饥荒”而维持下去。

 

(15:15-16) 他去投靠一个当地的居民;那人打发他到自己的庄田上去放猪。他恨不能拿猪吃的豆荚来果腹,可是没有人给他。

这个可怜的孩子最终陷入了身无分文的境地,而不得不出去工作。此时,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离开了真正的财富源泉,但仍在企图寻找工作的机会,这表明他仍不知道导致自己贫困的问题所在,并继续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然而,猪主人并不善待他——与他的父亲不同,父亲对他像对待儿子一样,因为在猪主人眼里,他只是一个工人。所以他被贬低到吃猪食的地步,但他还是享受着,因为他至少可以填饱肚子。

如上所述,这个在外工作的年轻人的悲惨处境提醒我们,在这个社会中总是少有免费的礼物,当我们遇到灾难时,我们获得的资源要么来自我们自己的工作收入,要么来自他人的自我消耗(无论富人还是穷人)。由于人类社会、甚至自然界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人们只能创造价值,而不能创造资源(只有天主可以从虚无中创造)。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资源往往是一个零和游戏,即一方的收益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因此,如果有人不幸出生在一个资源被少数人控制的自私社会中,那么他/她可能最终会不得不吃猪食来度过饥荒(在历史上这甚至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真实的)。

(15:17-19) 他反躬自问:我父亲有多少佣工,都口粮丰盛,我在这里反要饿死!我要起身到我父亲那里去,并且要给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称作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你的一个佣工罢!

通过对当前情况的观察和反思,儿子终于意识到了自己令人尴尬的处境,他感到后悔。然而,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经历各种各样的事,却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处境有多糟糕。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缺乏,更常常是当我们离开了天主时,灵魂的枯萎,如圣托马斯所说:“与天主的生命分离后,人的灵魂就像一具灵性的尸体”。可悲的是,我们很少意识到这种灵性缺乏的原因是我们离开了天主,将自己流放到了“远方的异邦”,与真正的丰富之源隔绝开来。人们经常寻求世俗关系的帮助是可以理解的但正如上文所述,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特别是当一个人遭受难以忍受的灵性荒凉、抑郁、自我怀疑、痛苦和空虚时,我们才会意识到无助是因为我们的眼光太过注视地面,而忘记了仰望天堂。

值得注意的是,浪子不仅认为自己的离开对自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他还认为自己得罪了天主和他的父亲。为什么?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决定是出于扭曲的意志,是对父亲的叛逆和对他的爱的拒绝。他伤了父亲的心,得罪了上主。

 

(15:20) 他便起身到他父亲那里去了。他离得还远的时候,他父亲就看见了他,动了怜悯的心,跑上前去,扑到他的脖子上,热情地亲吻他。

请注意,在这里,浪子并没有回到了父亲的家,而是父亲在他离得还远时就出去拥抱和亲吻了他!天主对悔改的罪人如此热情,以至于他自己来到我们身边,甚至不等我们跪在他面前说对不起天主对罪人并无仇恨他只厌恶罪恶,但他从不抛弃罪人。当他看到罪人时,他的心充满了对我们无知的怜悯他看到罪人在荒野中徘徊,在堕落后被罪恶所束缚,无法抬头与他对视。因此,他不忍见自己的小人类处于如此贫困的境地,他在我们还远远地远离时就奔出去拥抱和亲吻了我们。因此,圣托马斯在《若望福音评注》中写道:“为了让我们看到天主的神圣之光,他用他的肉身调制一种眼药,并治愈了我们的眼睛。因此,通过他的圣体圣血膏,他的圣言可以治愈我们因为这个世界的欲望而被玷污的眼睛。”因此,通过主的降生,也应验了预言“行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依9:12)”。父亲的反应以生动而感人的方式展现了天主对罪人的怜悯甚至是热情。

(15:21-24) 儿子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称作你的儿子了!父亲却吩咐自己的仆人说:你们快拿出上等的袍子来给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给他脚上穿上鞋,再把那只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应吃喝欢宴,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生,失而复得了;他们就欢宴起来,

现在,浪子终于向他的父亲道歉了,他的真诚悔改可以从他的言辞中看出,因为他之前已经反思过了。然而,这个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转折发生在这里:父亲甚至没有回应儿子的道歉——他对道歉没有发表任何言论,他的第一反应只是喜悦,而不是愤怒他只是转向仆人,他的一切反应都是喜悦和更多的给予因为在他眼中,他只看到了死而复生的儿子,这是值得庆祝的!正如智慧书所说:“天主不是喜欢生者的死亡,因为他创造万物都是要它们存在。(1:13-14)”此外,根据父亲关于丢失的儿子被再次找到的看法,我们知道在天主的眼中,我们永远属于他,即使我们处于罪恶和被放逐的状态。因此,他并不谴责罪人,而是等待失落的人被找到。

尽管我们知道,父亲生气或抱怨他的儿子是合理的,但他没有这样做。通过给他穿上最好的长袍和戒指,他表明这个儿子是他最喜爱的(参考雅各伯对待若瑟的方式)。耶稣在这里使用这个典型的形象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即使我们犯了严重的罪过——轻视了天主,背叛了他,离开了他,去了外邦人那里寻求帮助,和不洁的动物呆在一起,并把天主的钱花在娼妓身上......但是当我们真诚悔改并归向他时,天主的反应除了“喜悦”和“庆祝”之外,没有别的,用耶稣的话来说,“在天上,为了一个悔改的罪人,比为了九十九个不需要悔改的义人,更多的欢乐。”如果不是出于恒久的爱,我不知道父亲为何会如此对待一个过犯如此严重的儿子。

此外,从父亲对仆人的命令中可以知道,如果我们愿意悔改归向天主并与他在一起,他所有的财产都将赐给我们作为继承人。正如耶稣所说,“你们的父乐意把天国赐给你们。(路12:32)”

(15:25-28) 那时,他的长子正在田地里,当他回来快到家的时候,听见有奏乐及歌舞的欢声,遂叫一个仆人过来,问他这是什么事。仆人向他说:你弟弟回来了,你父亲因为见他无恙归来,便为他宰了那只肥牛犊。长子就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遂出来劝解他。

在这里又发生了一个转折:当浪子的哥哥听到庆祝的声音,知道他的弟弟已经回来时,他的反应与父亲的相反——他非常生气,甚至拒绝进屋。这种行为暗示着现在轮到大儿子将自己放逐在父亲的屋外了,他拒绝与家人团聚,就像他的弟弟之前想要离开家一样,——这将在后面进一步解释。而且,再次是父亲主动出来见他的儿子,并且不得不劝解他。这意味着父亲平等地爱着每一个儿子,他不偏爱年幼的儿子,而是在看到大儿子陷入罪恶的边缘时,出于同样的爱和怜悯,他劝告了他。

 

(15:29-30) 他回答父亲说:你看,这些年来我服事你,从未违背过你的命令,而你从未给过我一只小山羊,让我同我的朋友们欢宴;但你这个儿子同娼妓们耗尽了你的财产,他一回来,你倒为他宰了那只肥牛犊。

长子对父亲生气的回复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他认为自己只因为像奴隶一样为父亲工作,从不违抗他的命令,就应该得到报酬他相信自己从未因为所有的善行而得到山羊作为奖励因此,他非常生气。这里最可怕的问题是什么?长子把自己看作是父亲的奴隶,即使他实际上是长子,在梅瑟的法律中拥有更高的继承权!然而,成为天主的仆人并不是件坏事。事实上,保禄多次称自己为基督的仆人。我们实际上被要求去成为天主的仆人,事奉他,并遵守他的诫命。那么长子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他的服从毫无价值?因为他把自己只视为父亲的奴隶,他只从工作和服从的角度看待自己与父亲的关系他首先没有把自己看作一个儿子!这是因为儿子的身份意味着亲情、爱的关系、亲密的继承和服从。如果长子把自己看作这个家里的奴隶,而不是儿子,这其实在精神上是一种自我放逐,尽管他的身体与父亲一个屋子里。

为了进一步解释主要观点,长子的最终问题应该根据他的话来看待他是出于命令而服从,而不是出于自由意志的爱我们完全可以服从一个人而不爱那个人这很容易做到。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一直在服从我们的客户,服从社会规定,服从公司的日程安排,但这并不是出于爱。然而,这不是我们与天主的关系应该是的样子。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对天主的服从?圣托马斯指出,在神学上,服从的美德价值确实极高,因为它直接涉及到我们与天主的合一;然后是其他美德,因为它们使我们能够放弃此生善以便于与天主合一。随后指出的美德与服从是不可分割的,因为爱意味着天主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意味着仅仅只有“一个意志”——即天主的意志:绝对的爱。因此,可以说,爱将我们的意志调整到天主的意志一致,因此,当一个人实践爱时,他正是在最深的意义上服从天主。例如,基督在他一生的一切事情上都最完美地实践了爱,因此,自然地,他被认为是以最高的方式服从了天主。

此外,我不禁在想,在这个寓言中,只需要两个角色——浪子和他的父亲,就足以构成一个感人的悔改故事然而,耶稣却通过长子这个角色传达了进一步的教导,尽管人们在阅读这个故事时经常忽视了长子。我不禁想知道耶稣是否在暗示一些,而在这一章的背景下,这些可能是法利赛人,他们只知道遵守诫命,却忽视了见玛9:312:723:23)。他们通常会因耶稣对罪人施以怜悯并给他们悔改的机会而生气。此外,长子对他弟弟的悔改被父亲高度重视的愤怒,可能暗示了犹太人对天主选择外邦人的嫉妒(见申32:21,宗13:45,罗11:11),或天使对天主对人类的爱的嫉妒。然而,后一种推测是基于圣托马斯·阿奎那的天使神学,缺乏圣经正典的根据。

然而,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基督通过这位长子指出,我们对天主真正关系的理解应该建立在爱和亲密之上,而不是简单的奴关系。再次强调,不是出于爱的服从就毫无价值,就像耶稣指责法利赛人只守法律却缺乏爱一样。如今我们有一些兄弟姐妹,他们遵守教会规定却不实践爱的诫命 “礼拜日基督徒” 这个词指的是只有在日才去教堂弥撒打卡的人。如果我们因为已经受过洗礼而认为自己是安全的,并且只是因为每个星期日参加弥撒就能自称为基督徒;如果我们只因为教理中有规定一年去忏悔一次,然后依然我行我素,那么我们就是这位长子的心态。然而,这些并不能使我们成为天主的儿子,因为奴隶也可以完成所有这些。我们是因为爱基督在星期五禁食,还是因为这是天主教的规定?我们是因为想支持教会才奉献,还是因为这是弥撒的礼仪的一部分?我们在圣诞去教堂是出于为我们的救主诞生而欢喜,还是因为我们已经将近一年都没有去教堂?有时候在繁忙的社会中,我们太忙碌了,以至于无法真正考虑这些问题,这悲哀了。

(15:31-32) 父亲给他说: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只因为你这个弟弟死而复生,失而复得,应当欢宴喜乐!

现在,轮到父亲回应他的长子了,他做了什么?他简单地拒绝了长子所描绘的仆人形象他用“儿子”这个称呼来呼唤这个男孩,来提醒他在这个家里的真正地位。接着,他说了一个更引人注目的事实:“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耶稣在提醒法利赛人,你们是天主的长子,是天主所拣选的人民,但你们并没有把自己看作是儿子,没有将天主看作是慈爱的父亲。你们的心中充满了嫉妒和骄傲,你们以为自己因为恪守法律就是义人,于是你们判断别人。但是看,当罪人悔改时,他并没有夺走你的继承权,天主对每个儿子的爱也不会减少。因此,为罪人的悔改而欢喜,因为这是宝贵的——“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生、失而寻回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宽容的父亲,他首先容忍了自己的小儿子的叛逆,然后又容忍了大儿子的愤怒。在这个寓言中,父亲没有表现出合理的愤怒,有的只是怜悯和宽恕,他耐心地教导他的儿子如何彼此相爱。要知道,我们的天父是无限富有和丰盛的,所以不要因为上主慷慨而生气(玛20:15)。

 

总结来说,如果我们把自己视为天主的子女,正如基督所教导的那样,那么我们知道我们在天父那里有无限的产业,只需要我们回到我们真正的家园,接受这些恩赐这需要我们正确地看待与天主的关系成为上主的仆人并没有错,然而,创造者与他所钟爱的物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父亲与子女,而不仅仅是主人与奴仆。同样,大卫把自己看作是上主的羊,所以他唱道:“我必一无所缺”。为什么?因为他躺在上主的草场上,喝着泉水此外,他也知道上主时常与他同在,并用放牧的手杖照管他。即使大卫不知道他应该追求天上的赏报,他也认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上主的恩赐之外,他不需要任何东西。真牧羊人的羊就像一个富有父亲顺从儿子,他总是可以满足于父亲超越一切的丰富和充裕。一旦一个人把自己看作是天主的孩子,那么他就明白了“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必一无所缺”。

 

Dec. 2nd, 2023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用,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如果你喜欢本公众号,请点赞支持作者,更多神学文章请订阅公众号以及时获取推送。

 

相关阅读

英文原文Commentary on Luke 15 11 - 32

圣灰星期三的圣经依据

恼恨你的父母和兄弟?

耶稣与富贵少年:“你为什么称我善”?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保留一切版权,禁止盗用,转载或二次上传需取得授权并署名,禁止商用。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