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喜乐|什么是不可带回家的违禁品?

2017-12-26 12:12     阅读量:4540
文/子默(天主教玛纳工作室)
火车、飞机、过境的海关有关于违禁品的规定,不遵守相关规定,就无法过境或乘坐。国家有拒绝入境的名单,航空公司、酒店、高级餐厅有顾客黑名单,即使是小摊、小店,遇到不善之客,亦可以说一声:“不做你这生意”。不尊重他人的服务和付出,就会被拒之门外,即使有钱,亦未必有用。
 
事实上,任何人在任何场所,都有该遵守的秩序、制度、或约定俗成的“规矩”,这是成为“入境者”“座上宾”的前提,首先要遵守,才能享受其所提供的舒适与便利。那么家呢?家是安身立命之本,身心休憩之所,进入这个居所时,你带回了什么呢?
我们常说某人性格平和,某人脾气不好,或某人待人温暖。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有人四季多春,有人自带戾气。人性的复杂不是非黑即白,有时我们也会身处灰色地带,内外分裂,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在外工作、学习、交际时,因为环境的限制,人们可能会夹起尾巴,戴上面具,展露自己最好的一面。而回到家时,却理所应当般卸下面具。这时,分裂就来了。有些人在外面如同晴天,明媚温暖,和颜悦色;回到家中却负能量尽泄,情绪阴晴不定,间或裹挟飓风、暴雨,令家里气压低沉、人心惶惶,给家人造成压迫而不自知。
 
想象一下,推门而入时,灯亮着,饭菜热着,家人等着。而你阴沉的脸色、挑剔的话语、伤人的语气,如同一勺浇到柴火上的水,温暖的家顿时降温。有人偷偷发出倍感压力的叹息:“谁谁回来了。”大家心怀惴惴观察着你的神色,你愉悦,则一屋祥和;你无言,则一屋默然;你突然摔门“嘭”的一声,满屋子戾气弥漫。问不答、呼不应,眼神或冷漠或凌厉,令人瘆得慌,这就是你带给家人的感受。
因为是家人,所以大家在忍让,始作俑者却不明白。他们说回家了还戴着面具做人多累,家就应该放松。放松到把脾气、怨气,或者莫名其妙来源不详的怒气,如泰山压顶倾泻而出,你的到来如风起,如雨注。被淋湿的无辜者又该到哪里躲避风雨?
 
诚然,谁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这时的确需要放松,需要抚慰,或一方安静的空间。但你的家人又何尝没有身心疲惫情绪低沉的时候,他们也需要你的抚慰。如若大家都只想索取、发泄,那这些负能量、坏情绪、低气压,又该由谁来承受呢?我们为何把如火的热情留在外面,而给家人的却是冰冷的海水?
 
看,这是一个事实――你一直在消磨家人的爱和忍耐!你却没有意识到。
住酒店旅馆要交费,要遵守规定;请清洁工、保姆、厨师、司机要付薪水,但付了钱,他们也不是你的亲人。对家人只会索取和要求,没有感恩与付出,你是把家人当作免费劳工吗?回家只管倒情绪垃圾,家会成为垃圾填埋场。
 
请不要忘记,你的家人也有情绪、感受,他们也是有限度的。回到家,你付出爱的行动了吗?你给他们爱的感受了吗?还是一直在挑战他们的底线,要求他们成为“完人”,而你却是“顽人”呢?
 
家这一方天地,由家人共同筑建。父母、夫妻、儿女,共同参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有些东西对家庭气氛是具有杀伤力的,有些习惯对家的伤害是巨大的,如果没有意识到问题,长期携带这些“违禁品”回家,家里就会是紧张的、紧绷的,这一方天地就不可能晴好。
过安检时,我们会摘下所有会触发报警器提示的东西;进家门前,也应该把不良的情绪、恶劣的态度、刺耳的锋芒先处理一下。给自己一个缓冲的空间,利用回家的路途默祷片刻,听几首安静的歌,深呼吸一会,调整一下心绪。要记住,不良情绪不是错,但总是发泄到家人身上却是错;需要爱与关注不是错,但自己不付出,单方面要求与索取却是错。回家,与面具一起卸下的,还有刀剑。有爱的心灵,才能感受家的春风。
《天主教家训》有云:“夫义者,妇亦顺,了乎天伦。上和者,下亦睦,家有吉庆。”人生是单程路,家是天主的恩赐,家人是祝福,不要把这美好随意碾碎。用心感受,用爱体会,以爱筑家,带爱回家,才能时时让爱留你家。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