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书屋|《克雷孟致格林多人前书》简介

2018-08-07 22:08   陈开华神父  阅读量:4841
文/陈开华神父
《克雷孟致格林多人前书》是公元一世纪末的一份重要文献,从中可以透视基督徒团体在不同地方、不同境遇中的表现型态,以及团体与团体之间本着爱德所拓展的互动模式。更有意思的是,文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讯息:以耶稣基督的救恩为中心,基督徒如何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神学关切?这些议题,也许会为今天的基督徒团体带来不少富有创意的灵感。
《克雷孟致格林多人前书》(Clementis Epistolae ad Corinthios Primae)被视作新约之外,最早的基督徒文献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公元一世纪末格林多、罗马这两个地方教会的基本生活型态。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可以和保禄宗徒《致格林多人前书》连接起来,同时,这部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罗马基督徒团体对于教会体制和犹太圣经(旧约)的看法。
 
就文献意义而言,基督徒世界对于《克雷孟致格林多人前书》的关注相当久远。就在它问世不久,殉道圣人波利卡普斯(St. Polycarp of Smyrna, +155/160)在世时,就已经在《致斐理伯人书》(Polycarp Epistolae)中引用这部作品中的内容。格林多教会的监督狄奥尼修(Dionysius of Corinth)在一封写给罗马监督索特尔(Soter, 166-175)的书信中表示,他们经常在主日聚会中经常公开诵读克雷孟的书信,因为信中提供了“宝贵的告诫”(Eusebius, His. E., IV, 23)。一位早期教会中多产的作家贺基思普斯(Hegesippus)曾经评论过《克雷孟致格林多人前书》所起到的作用:罗马教会和格林多教会中的监督“持守同样的信仰”,“……直到普里姆斯(Primus)担任主教之前,格林多教会都一直持守真道。”(His. E., IV, 22)第2世纪初的依雷内(Irenaeus)也在《驳斥异端》(Adversus Haereses)卷三的三章三节当中综述了这部作品的部分内容;随后亚历山大的克雷孟(Clement of Alexandria)在《教师》(Paedagogus)和《杂记》(Stromateis)当中多次提及这部作品。而第4世纪的教会史家欧西比乌斯(Eusebius of Caesarea)在《教会史》(Historia Ecclesiae)中写道:克雷孟曾以罗马教会的名义,致信当时处于纷争之中的格林多教会,“这封篇幅较长的精彩书信广受认可,从古至今在许多教会公开诵读。”(His. E., III.16)因此,《克雷孟致格林多人前书》广被流传,在教父时代已经深具权威。狄迪莫斯(Didymus the Blind, 313-398)和同一时代的《宗徒法典》(Apostolic Canons)均将《克雷孟致格林多人前书》视作启示的作品,列入新约正典之中,足见其影响之深。
目前,能够找到的《克雷孟致格林多人前书》最古老的希腊语抄本共有两个:第五世纪的亚历山大抄本(Codex Alexandrinus, 藏于英国图书馆)和1056年完成的耶路撒冷抄本(Codex Hierosolymitanus)。此外,还有一个十一世纪的拉丁译本、一个十二世纪的叙利亚语抄本(和其他新约叙语抄本一起保存在剑桥大学),以及两个科普特文译本残篇存世。
 
至于作者,在“书信”正文中并没有提及是谁。而上述希腊语、拉丁语和叙利亚语抄本均注明作者是克雷孟(Clement)。依雷内、欧西比乌斯也肯定这封书信出自克雷孟之手。欧西比乌斯和热罗尼莫(St. Jerome)则记述克雷孟是罗马第四任监督(Clement of Rome, 88/92-97/101)(Jerome, De virisillustribus, 15)。近代有学者提出,作者更有可能是一位出自罗马的长老或者书记员,而天主教学者甘兰(F. Cayré)、毕尔麦尔(K. Bihlmeyer)、贝尔瑭德(D. Bertrand),以及教宗本笃十六(Benedict XVI)等人一致维护欧西比乌斯、热罗尼莫等人的意见。出于罗马教会传承自伯多禄和保禄的权威,克雷孟致书于格林多教会,给他们提出适当“忠告”。从行文的语气连贯、政治思维来看,作者是一位头脑清醒、思想贯通,并且考虑问题很周全的人。
 
在作品的起始部分,即交待了成书地点:“寄旅在罗马的教团致寄旅在格林多的教团。”(Ad.Cor., 1.1.)并且,作者也交待了罗马教会的处境:“我们这方面,前后相继,遭受了突然到临的许多不幸和患难。”克雷孟在罗马的任期有两个说法:88-97年,或者92-101年,最后是殉道而终。公元88-101期间的罗马皇帝分别是多米提安(Domitianus,81-96)、涅尔瓦(Nerva,96-98),以及图拉真(Trajanus,98-117)。吕穆迪神父认为,很有可能克雷孟的书信写作年代会是在涅尔瓦的任期之内。同期,圣史若望正在写作自己的《若望福音》。
在宗徒教父著作之中,《克雷孟致格林多人前书》算是比较长的作品(篇幅最长的是《何而马牧者》),从内容来看,可以分作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至三章,教会通功。首先表达了罗马教会迟到的问候,同时也交待他们自己的处境:基督徒团体受到了迫害。其次,表彰了格林多教友面对迫害的光荣历史,同时,趁机指出格林多教会当中的现存问题。
 
第二部分:四至三十八章,基督徒的德行。通过解释犹太圣经和引征新约时代的基督徒作品,来说明基督徒应有的品格。首先,四至十五章论及基督徒应该具备的德行:克胜嫉妒的爱德(4-6章)、悔改(7-8章)、听命(9-10章)、孝顺和待客之道(11-12章)、平和与善良的根源以及谦逊之德(13-15章)。其次,随后的十六至三十八章论及实践这些德行的动力:基督和圣人们的表率,基督能给这个世界提供的秩序(16-19章)、来生的许诺(20-23章)、现世生活在于寻求基督的恩宠(24-30章)、基督徒得有军人般的纪律,以便维持天主树立的秩序(31-38章)。书信借机点明了格林多教会当中的体制问题,并提出了和好的劝告。
 
第三部分:三十九至五十八章,维护教会体制之道。首先,三十九至四十四章,天主为教会建立秩序的重要性:天主派遣了基督,基督派遣了教会的监督、长老或副祭来服务,应该服从天主指派的这些牧者;监督是宗徒们的直接继承人,他们因其圣德,或由教会指定,或由教友中群举而出,所以,驱逐或者对这些圣洁的人不敬,实在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其次,四十四至五十八章,提出了格林多教友应守的准则:由于犯下了侵犯牧者的严重过错,所以这些人应该忏悔,唯其如此,他们的罪过才能够得到赦免(44-53章);至于那些策划分裂的人,应当受到“驱逐”处分(54-55章);分裂者至少应向牧者表示悔过,团体才能重新接纳他们(56-58章)。
 
第四部分:五十九至六十三章,祈祷和劝慰。以祈祷来结束书信,并对格林多教会提出了劝勉。
罗马的殉道者圣克雷孟圣殿外景
以上各部分综合表达了如下神学要点:第一,通过诠释犹太圣经来获得犹太-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作品显示,无论是作者本人的教会,还是格林多的基督徒团体都有可能是犹太-基督徒,他们都相当熟悉犹太圣经。在这个共识上,书信先后引征圣经中的加音杀害亚伯尔、若瑟的哥哥们恶待若瑟、撒乌尔迫害达味等个案说明嫉妒的危害(4章);同时,也引征伯多禄和保禄为基督信仰殉道的事例,说明忍耐的灵性效果(5章);即使他们同一时代的基督徒也同样在罗马以殉道的方式见证了信仰(6章),这说明“嫉妒和纷争,倾覆了伟大的国都,灭亡了伟大的民族。”(6. 4.)所以,惟有悔悟自新,注视基督的血,“看清在造生我们的天主面前什么事是善良,什么事中悦他,什么事受他的嘉许。”(7. 3.)像诺厄(9章)和亚巴郎(10章)那样,顺服天主,才会受到天主的嘉许。这样,就为后面劝告格林多基督徒服从监督、彼此和解奠定了信仰法则的基础。
 
不过,需要特别留意的是,作者所引征的犹太圣经是希腊文译本的七十贤士译本,直接引文约有75处,还有不少的间接引文。因此,立足于一个希腊化的世界中,如何面对启示与时代征兆,这显然是一个颇具时代意义的课题。借助对经典的重新诠释,作者进一步厘清犹太-基督徒与旧约先知-新约耶稣基督之间的在“启示”方面的传承关系。他们生活在一个活的传承,并且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的共同体之中。
第二,引征“新约”作品,反映当时教会生活 “以圣言和宗徒的教导为中心” 的特质。从引文来看,当时保禄、伯多禄的书信已经广泛地在团体中以不同的复本流传着,除了《若望福音》外,“对观福音”这时已经成形。然而,学者们的研究表明,《克雷孟致格林多人前书》中“耶稣说的话”,却与福音书的“古老抄本”略有出入。因此,有学者借此强调Q源或者“耶稣语录”的真实性。并且,这些耶稣语录或者宗徒作品在团体生活当中居于核心位置。
罗马的殉道者圣克雷孟圣殿内景
第三,自治的地方教会与“顺服”、“和谐”原则。在格林多教会中,年轻基督徒否认监督的权威,并且要将他们革职。然而,克雷孟掌握的讯息却是这些监督的工作“无可指谪”,因此,他要求年轻人本着爱德服从监督,并致力于团体修和。“爱德”与“顺服”在书信中,乃是核心议题。这样才可以帮助人郊法基督,而基督本人却效法天主。如此上下一致,以“爱”为中心的信仰才能建树基督徒团体。
也有的学者提出,从罗马来的恳求竟然用到了“顺服”、“和谐”这样的字眼,显示在作者眼中,格林多教会中存在的问题并非信仰团体内部事务,而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反对权威、制造分裂,进而引发可能的骚动暴乱,是否将会让“基督徒团体”完全暴露在这个繁盛的殖民城市的广泛注目之下呢?
 
不过,这封书信争议最大的地方,还是罗马监督的权威问题。天主教学者会比较倾向于强调克雷孟主动修书一案,足以显见罗马的首席地位:“你们将使吾人感到喜乐与快慰,如果你们同意采纳这封信由天主圣神的灵感写明的一切规劝,铲除彼此间的嫉恨和恼怒,听允这封信为促进和平与和睦所提出的请求......不分现今和往昔,(我们)一意追求的只是促使你们彼此之间迅速恢复和平。”(63.2-4)然而,绝大多数的学者从考据的角度说,那时还没有形成“单一主教制度”,因此,罗马主教在整个基督徒世界中充当的仲裁权威,那还得等一个世纪左右。
罗马的殉道者圣克雷孟圣殿内景
第四,开明融通的态度。除了犹太教和基督徒文献之外,克雷孟还使用了其它资料:凤凰的传说(25章)、斯多噶学派的哲学主张(20,37章)、外邦人的历史(6,55章)等等。因此,作者立足于一个基督信仰尚在发展中的初期阶段,而且他们分散在整个已经希腊化了的罗马帝国的不地区域之中,所以,书信就充分运用各种有益的资料来诠释基督信仰。这表明,作者认为基督信仰并非封闭的伦理体系,而是在实际的处境当中,如何活出务实、灵活的属灵价值。在基督救恩的光照之下,如何与时代和区域文化之间保持着足够的对话空间,是作者所关切的核心议题。
综上所述,《克雷孟致格林多人前书》是公元一世纪末的一份重要文献,从中可以透视基督徒团体在不同地方、不同境遇中的表现型态,以及团体与团体之间本着爱德所拓展的互动模式。更有意思的是,文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讯息:以耶稣基督的救恩为中心,基督徒如何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神学关切?这些议题,也许会为今天的基督徒团体带来不少富有创意的灵感。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