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慈母教会与你同感同行!

2021-01-14 19:24   纳爵之盾  阅读量:8247

 

宁静的村庄,美丽的黄昏,被一个女人歇斯底里的哭声所打破。
 
女人瘫坐在坚硬的路面之上,将一个十岁的男童紧紧地抱在怀中。她悲伤的泪水伴随着绝望的哭声不住地涌流,倾落在孩子那稚嫩的面颊之上。
 
这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瞬间夺走了孩子年轻活泼的生命,也夺走了这个女人原有的幸福与希望。
 
行人纷纷驻足而望,以低声的叹息、无奈的表情表达着对孩子的哀悼、对女人的同情,以及对上天的不满。谁也不曾料想这样的悲剧会发生在一个热心而虔诚的天主教家庭中;谁也无法接受如此的不幸会发生在一个对天主忠心信赖,对教会慷慨奉献的女人身上。

面对这一悲剧,许多人,不论是教外人,抑或热心的教友,都为各种忧虑与疑问所困扰:这个女人将如何面对自己的“丧子之痛”?这个女人将如何或何时才能从这种肝肠寸断的经验中走出来?这个女人将如何面对自己的信仰及其所信仰的天主?她所尽心尽力服务的教会团体,又能为她做什么?
 
听闻这一悲剧及教友们的分享后,虽然未曾与她谋面,虽然并非她的本堂司铎,但是,作为教会的一名神父,我想告诉这位悲痛的天主子民:女人,慈母教会与你“同感同行”!
 
面对其子女们的痛苦与不幸,教会绝非是一个“无动于衷”的团体,这一悲剧,不仅是这个家庭的悲剧,也是教会团体的悲剧;这一创伤,不仅是这位女人的创伤,也是教会团体的创伤。教会团体同样感受着这位女人的痛苦,经验着这个家庭的挣扎。
 
面对这一重大不幸,我本人感觉到了痛苦,我所在的团体被悲伤所充斥,这个家庭所在的堂区及其邻近的基督徒团体也默默地经验着这种“丧子之痛”。虽然我们的痛苦远不及这位母亲的痛苦,但是我们在一起咀嚼着痛苦的煎熬、承受着信仰的考验、寻求着痛苦的奥秘。
 
这就是我们教会的“共融”,这就是我们基督徒的“手足之情”。此时,圣保禄的这句话得到了充分的证实:“若是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都一同受苦;若是一个肢体蒙受尊荣,所有的肢体都一同欢乐”(格前12:26)。昔日,圣母玛利亚站在爱子耶稣的十字架下,与他同受苦痛;今日,慈母教会也与其子女站在一起,共同面对他们生命中的十字架。
 
 
这也成了我们每一位基督徒的圣召,即感受弟兄姊妹们的痛苦。面对他人的痛苦与不幸,我们每一位绝不应是一位“旁观者”,也绝不应以“完全理智化的态度”来开导或评判当事人。拥有一颗“怜悯之心”、“同理之心”,有能力“与哭泣的一同哭泣”(罗12:15),是一位基督徒合格且成熟的标志。
 
面对其子女们的痛苦与不幸,教会绝非是一个“无能为力”或“无所作为”的团体,教会始终是“行动着的”的天主子民的团体,她时时与其子女,尤其与那些在痛苦中的子女同行。从其诞生于世伊始,教会便继承并实践着其首领的使命:“向贫穷人传报喜讯,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4:18—19)。教会以其行动使所有在痛苦中的成员感受到天主温柔的“触摸”(参谷1:41),并获得天主“治愈性的恩宠”。面对这位心理及灵性受到重创的教会成员,教会没有像比喻中的那位司祭或肋未人“绕道而行”,而是立即付诸行动。
 
首先,教会团体在痛苦与信仰之中团聚在一起,恳切为这个孩子、为这个女人,及为这个家庭祈祷。借着祈祷,教会偕同这位痛苦的女人向那能拯救人类的天主无助地哀呼:“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了我?”(玛27:46);借着祈祷,教会如圣母一样,将这个家庭的状况与需要呈现给上主:“他们没有酒了”(若2:3)。
 
其次,教会借着礼仪,特别是借着感恩祭与这位女人同行。借着礼仪,教会使这个女人及其家庭的痛苦与基督的牺牲相结合,变为祭献,呈现给天主;借着礼仪,尤其是礼仪中的圣言诵读,教会使受苦者感受到救主的临在与慈悲,使他们再一次聆听到救主的许诺:“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若11:25-26),并最终使他们燃起心火,认出复活的主,找到回家的路(参路24:13-35)。
 
最后,教会也借其神职人员及其平信徒的牧灵探访与这个受苦的家庭同行。教会借其成员的探访,陪伴、聆听、安慰这位受伤的天主子民,使其在痛苦中经验并加深“被爱的感受”。
 
 
与痛苦者同行是教会的使命,也就是我们每位基督徒的使命。面对受苦的弟兄姊妹,我们绝不能“退避三舍,无所作为”。反之,一位合格且成熟的基督徒一定会时时牢记并尽力回应耶稣的邀请:解人疑惑,教导愚蒙,劝人悔改,安慰忧苦,赦人侮辱,忍耐磨难,又为生者死者祈求;饥者食之,渴者饮之,裸者衣之,收留行旅,照顾病人,看被囚者,葬已死者(《要理问答》,参玛25:31—46)。
 
教会,始终与其受苦的子女“同感同行”!那些处于痛苦中的天主子民:患病者、抑郁者、焦虑者、丧失亲人者、成瘾而不能自拔者、被遗弃者、失业者、贫穷者、孤独者、临终者……都在耶稣的心中,也在教会的心中。
 

(注:本文的故事由多个真实的故事融合而成,

并不指代某一具体的个人或家庭)。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