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罗马教宗”意味着什么吗?

2020-09-24 08:21   纳爵之盾  阅读量:7926

“我们是在瓦器中存有这宝贝”。(格后4:7)

 
 

1. 伯多禄作为教会的磐石

 

“我再给你说:你是伯多禄(磐石),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门决不能战胜她。凡你在地上所束缚的,在天上也会被束缚;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释放”(玛16:17—18)。

 

耶稣基督拣选了西满,赐名伯多禄(磐石),要在他这块磐石上建立祂的教会,并把教会的钥匙交给伯多禄,让他管理整个信友团体,使他成为大公教会的牧首[1]。

 

[1]参阅:《天主教教理》888条。
 
 

这一神圣的拣选与授权,发生在西满宣认“耶稣基督就是默西亚”之后。西满决定性的信德宣认是他成为这磐石的基础,同时也表明基督的这一授权对伯多禄而言是一种深度的服侍:忠实于天主圣言的宣讲。

 

在对观福音(玛窦、马尔谷、路加福音)的叙事脉络中我们看到,当伯多禄紧接着在人的血气中拒绝十字架之路时,基督用最严厉的方式斥责了他(玛16:23;谷8:33),这暗示伯多禄作为磐石的职务与对天主圣言的忠实有着紧密的联系。接着圣史笔锋一转,把基督的这句话推出:“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谷8:34),所以伯多禄的这职务也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见证基督的真道。在基督复活后,这种宗徒职务与为真道服役的合一,在以伯多禄为首的宗徒团的意识中有着非常清晰的表达(参宗6: 4)。

 

 

在若望福音中我们看到,复活的基督亲自走近背叛祂的伯多禄,并用三次问答的方式,在爱中重新确认他作为信友团体首牧的身份,并谈到他会如何以生命为他所爱的这一位做见证(参若21: 15-19)。所以,在基督的意愿中,伯多禄作为教会的磐石被确立。

 

伯多禄有血有肉,他是人,会犯错,他曾和其他宗徒争名夺权(参谷9: 33—34)、曾拒绝十字架的道路,并三次否认基督,也没有在十字架下陪伴被钉的主,他和每个人一样需要被拯救,但并不因为软弱与罪过他就不可成为教会的磐石。这磐石的厚重与护卫真道的能力来自基督神圣的意愿,来源于圣神的恩典。教会内一切服侍的职分也本是圣神所赐(参格前12),因着天主圣神的助佑与带领,伯多禄为真道服役,牧养、带领基督的教会。

 
 

2. 教会内神圣继承的历史渊源

 

伯多禄是教会的磐石,教会(ἐκκλησία)是信友的团体, 是基督的身体(参阅:格前12:27),亦是宣讲与见证基督救恩的团体[2]。伯多禄作为宗徒之长与其他宗徒因无可比拟的、与主同在的生活经历,成为基督真理最有力的见证人。基督建立的大公教会有四个基本特征:至一、至圣、至公、宗徒传承[3]。以伯多禄为首的宗徒团,他们宣讲与见证的权威性就是传承的真意,为保证基督救恩真理以无误的方式传播。在大公教会内主教是宗徒的继承人,教宗是罗马主教——伯多禄宗徒的继承人[4]。

 


[2]在新约中与“教会”相对应的词希腊文ἐκκλησία,其在新约经典共出现114次,不只是指整体的属于信仰基督的团体,也指地方的或者家庭的信仰团体,有时也指圣事性庆祝的聚会。参:Karl Kertelge ,Kirche, in:Lexikon für theologie und Kirche, 5. Bd., Freiburg im Br., 1996,1453—1458。
[3]《天主教教理》811条指出:“这是基督的唯一教会,就是我们在信经中所承认的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 這四個彼此紧密相連的特征,显示出教会及其使命的主要面貌。它们並非由教会自己加上去的,而是基督透過圣神,使祂的教会成為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來的,而且也是基督召唤她去实现这些特征。
[4]参阅:《天主教教理》811-865条。
 
 

有关伯多禄的继承人罗马教宗,在教会历史的脉络中有着清晰的主线可循。在圣神的带领下,罗马教宗——伯多禄的继承人在普世教会中的权威也得到逐步的认可。

 

 

这里有两个问题浮现:为什么是罗马教会的主教成为伯多禄的继承人?为什么罗马教会可享有如此高的权威?这需要我们在历史的脉络中去看。

 

大约在公元41或42年,伯多禄因为耶路撒冷教会受迫害而逃到罗马(参宗12:17),在那里建立了教会团体。第四世纪,公教历史学家Eusebius u.Catalogus Liberianus记载,伯多禄在罗马一共住了25年,在公元64年尼禄皇帝迫害教会时为主殉道。诸多初期教父,如克来孟,里昂的依肋内等都在他们的书信与著作中提及伯多禄建立了罗马教会,至此,伯多禄乃罗马教会的第一任主教已是不争的事实。

 

同时另一个很重要的事件是,保禄宗徒也在罗马教会为主的圣言做过证,并与伯多禄在尼禄教难中同时殉道。伯多禄与保禄两位宗徒的权威性,使罗马主教及罗马教会清楚地意识到其在整个大公信友团体中所拥有的卓越地位与训导权威,这一权威也被其它地方教会所认可[5]。所以罗马主教们拥有纯全的、最可信的宗徒传承,这种纯正信仰真理的传承,通过伯多禄继承人的序列保存于罗马教会之中,在初期教会中屡次被引用,以对抗教会内的异端思想[6]。

 


[5]参阅:Klaus Schatz,Papst,  Papsttum, Begriff u. Ursprung, in: Lexikonfür Theologie und Kirche, 7. Bd., Freiburg im Br., 1996,1327。
[6]以上历史概述参阅:August Franzen, Kleine Kirchengeschichte, Freiburg im Br. 2000, 26-28. 公元四世纪被称为“教会历史学之父”的Eusebius von Cäsarea (+339) 第一次在他十卷本的历史书中以编年史的方式记载了历代教宗——罗马主教的名录与事迹。
 
 

 

正是基于以上的事实,罗马教会的主教作为伯多禄的继承人一直被视为基督信仰合一的中心标记与基础,成为保护纯正基督信仰的堡垒。所以,历代的罗马主教经常以基督信仰权威导师的身份,在与各种异端的争论与对抗中出现,并经常帮助处理其它地方教会的事务[7]。

 

[7]参阅:同上106。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移都君士坦丁堡,为后来教会内罗马主教与君士坦丁堡主教的首席权之争埋下了隐患,并为后来教会历史中东西方教会的大分裂(公元1054年)种下了苦果。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罗马帝国这种政治中心东移的决定为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教会赢得了更多的独立性与纯正性[8],离政治中心越远,越会有纯正的属于基督的教会团体。在西方教会与政治力量的角逐中,教宗所扮演的角色也异常重要,他努力使教会在政治权力的弥彰中,享有福音精神表达的独立性[9]。

 

 

[8]参阅:同上107-110,186-188。
[9]参阅:Bernard Schmimmelpennig, Papst, Papsttum,Mittelalter, in: Lexikon für theologie und Kirche, 7. Bd., Freiburg im Br., 1996,1331—1333. 同参阅:August Franzen, KleineKirchengeschichte, Freiburg im Br. 2000, 163-166。
这种权力的平衡在政治的意义上间接地促成了后来西方社会的民主制度形成,并在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促进了西方科学精神的发展。参阅:Karl Jaspers (卡尔·雅斯贝尔斯), Vom Ursprung und Ziel derGeschichte, München, 1983, 117-123。
 

教会是基督的教会,她的至圣性源于至圣圣三的寓居,并因她举心向上的圣徒们的心,成为世界之光、地上之盐(玛5:13—14)。但她也是由罪人组成的团体,在旅途中一直需要圣神的净化,并在自己的软弱中寻求天主圣三的助佑与拯救。恰如天主启示之书《圣经》所展示的:在人一总的叛逆与软弱中,天主彰显祂的忠信与仁爱,旧约的以色列子民如此,新约的教会亦如此。所以,在教会历史中有很多罪恶出现,这罪恶的势力有时也会笼罩某些伯多禄的继承人——教宗;但是赖天主圣神的恩佑,他们在基督信仰纯全的真理上从来没有犯过错误。

 

所以,在纵的幅度,当我们沉思,基督建立的大公教会通过这种绵延不断的神圣继承,特别是伯多禄宗徒职位的继承,所呈现出来跨越两千年的巍然的历史景观;在横的幅度,我们举目瞭望世界,注目今天东西南北、天涯海角,以伯多禄为首的天主子民的共融图景,没有理由不惊叹:这就是基督的教会,这就是天主圣神的伟大杰作!

 

 

3. 教宗作为伯多禄继承人的首席权意义

 
 
因为罗马主教享有主单独赐给宗徒之长伯多禄的职位,所以教宗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主教团的首领、基督的代表,普世教会在现世的牧人;由于此职务,他在普世教会内享有最高的、完全的、直接的职权,并且经常自由行使之。[10](参《天主教法典》330条)。
 
 

[10]参阅:《天主教法典》330条。
 
教宗是普世主教团的首领,他因着对宗徒之长伯多禄职位的继承,延续伯多禄磐石在教会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基督在世的代表被召叫看顾、关心整个基督的教会(sollicitudo omnium Ecclesiarum)(格后11:28),所以这一独特的召叫为其在教会内赢得了完全的、最高的权力。因为这宗徒继承的权力是最高的、完全的、普世性的,所以也直接适用于所有的牧者与信友[11]。如此,教宗的首席权不只是外在于各个地方教会,而且还触及到每个基督真实临在的地方教会的心脏[12],并由此致力于各个教会情同手足的共融与合一。基督的教会通过罗马主教——教宗的这一服侍紧紧地把普世教会与地方教会联系在一起[13]。我们在信德内确认:教宗的这种首席权与对普世教会的治理权是天主圣意的表达。
 

[11]参阅:I. Vatikan.Konzil, Dogmatische Konstitution Pastoraeternus, 3. Kap.: 3060, 3064.
[12]参阅:《梵二文献》之《教会宪章》22条,LG 22.
[13]参阅: 信理部于1998 年31日颁布的有关教宗首席权的的文件:Der Primatdes Nachfolgers Petriim Geheimnis der Kirche,  1998,6.。
 
 

 
这种合一性的服侍是大公教会的重要关切,由教宗的首席权联合整个大公教会的表现形式,既根植于天主的圣意,又在初期教会的宗徒传承中找到其充分的表达。在圣神内的合一也是基督的意愿:“父啊!愿他们都合而为一,就如你在我内,我在你内,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我将你赐给我的光荣赐给了他们,为叫他们合而为一,就如我们原为一体一样。”(若17:21-22)在基督内的合一,本身就是对救恩真理的见证。
 
 
所以我们明白在所有圣神所赐的神恩序列中,宗徒的传承,特别是伯多禄继承人的首席权居于首位(格前12: 28),因为教会是建立在宗徒与先知的基础之上的(弗2:20)。这是来自基督的授权与确认,来自天主圣三神圣的意愿,祂愿意我们成为一个共融合一的基督的奥体,通过与伯多禄首席权的联合,在信德的服从中去默观天主的旨意。所以:教宗——罗马主教和圣伯多禄的继位者,是主教们和信友群体的一个永久可见的统一中心与基础。[14]
 

[14]《天主教教理》882条。
 
故此,谁如果以神恩的名义,轻视、忽略基督借天主圣神在大公教会中确立的圣统、轻视教宗的首席权,一定是违反天主意愿的行为。
 
教会不排除个人经由圣神所赐的神恩和天主建立关系,但如果因此而走入极端的个人化,妄以为仅靠自己领受的“神恩”就可以确认天主启示的真理,则难以避免陷于谬误之中。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到后来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认为无需教会幅度的宗徒传承,个人可以直接把握天主的启示真理[15]。所以在他的宣言中出现抛弃宗徒传承的五个唯独(唯独圣经Sola scriptura;唯独信心Sola fide;唯独恩典sola gratia;唯独基督solus Christus;唯独神的荣耀Soli Deo gloria)。这种宗教改革家依托神恩,试图超越一切外在圣统架构,甚至超越宗徒传承与教宗首席权,把信仰的真理依托于自我感受的做法,在后来基督新教发展的过程中,其弊端也逐步地显露出来。
 

[15]参阅:August Franzen, KleineKirchengeschichte, Freiburg im Br. 2000, 244-249。
 
正如历史所展示的,很多人因不健康的神恩倾向,而对基督真理的认识陷入偏颇,进而自立门户,分党分派,致使基督的身体——教会四分五裂。很显然,这并不符合基督的意愿。因为“要尽力以和平的联系,保持心神的合一,因为只有一个身体和一个圣神,就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希望一样。只有一个主,一个信德,一个洗礼;只有一个天主和众人之父,他超越众人,贯通众人,且在众人之内。”(弗3:4-6)
 
在此意义上我们也看到,教宗的首席权是服侍,是根植于宗徒传承的对全教会事物的挂虑和担心(sollicitudo omnium Ecclesiarum),是为了建树基督的教会,这种神圣权力在教会内的表达在本质上有别于人世间的管理的权力。教宗首先和所有基督徒一样委身于天主圣言与大公教会的信仰,所以他也可以被称为“servus servorum”----众仆之仆[16]。他的首席权与管理权应该在忠于天主启示的基础上展开。在对抗一众的专权与随波追流的风潮中,通过忠实履行对天主圣言的服务,伯多禄继承人作为教会的磐石被确认与保证,所以教宗的首席权具有殉道的特质。
 
 

[16]参阅:Papst,  Papsttum, päpstliche Titulaturen, in:Lexikon für Theologie undKirche, 7. Bd., Freiburg im Br., 1996,1343。
 
 
教宗首席权除了上文提到的保证基督教会的合一之外[17],另一个重要的使命是保证天主圣言无误的传播,这种首席权在不同的层面比如“有关圣事礼仪的庆祝,有关福传,有关教会基督徒生活的纪律等”[18] 上被应用。在此意义上所有公教信友包括主教对教宗都负有服从的义务[19],这属于他特有的训导权威。
 

[17]I.参阅:1. Vatikan.Konzil, Dogmatische Konstitution Pastoraeternus, Vorrede: DH 3051.
[18]JohannesPaul II., Enzyklika Ut unum sint, 94.
[19]参阅:Der Primatdes Nachfolgers Petriim Geheimnis der Kirche,  1998,Nr.8。
 
 

 
 
梵蒂冈第一次大公会议文献《永远司牧》确定,当教宗以公教会最高牧首身份宣告有关伦理与信理的道理时,享有不可错误的权利[20]。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对此又重新加以确认:“对于罗马教宗首席权的设立、权限、性质与永久性,以及不能错误的训导权,本届神圣大会,再次向全世界信友提示其为应该坚信的道理”[21]。
 
 

[20]参阅:1. Vatikan. Konzil, DogmatischeKonstitution,  Pastor aeternus,  3050-3064.
[21]《梵二文献》之《教会宪章》LG 18.
 
《梵二文献》进而又解释:“几时主教团的首領,罗马教宗,以全体基督信徒的最高牧人与导师的身份,在信仰上坚定其弟兄們(参阅路12:32),以决断的行动,宣布有关信仰与道德的教理,他便以自己职位的名义享有这种不能错誤的特恩。”[22]教宗享有的不可错误性特恩不依赖于他个人的行事风格,而是因为是伯多禄的继承人。这特恩来自基督的意愿与圣神的恩典,是为建树教会,为护卫天主在圣教会中保存的启示真理。
 

[22]《梵二文献》之《教会宪章》LG 22.
 
教会是基督的新娘,这新娘不是十全十美的,教宗作为基督徒,也非完人,但我们相信在天主圣神的护佑之下,他作为圣伯多禄的继承人,在一总为普世教会的操劳中有着天主恩典的特别护佑,在他的牧养下,教会免受异端与错谬思想的侵蚀。
 

所以作为天主教徒,如果因为自己的无知,对教会纯全的道理把握不够,针对教宗有任何不当言论,至少有过失之嫌,如果有人无端或者别有用心地攻击教宗,并毫无根据地否定某位教宗的正统性,实质上是在攻击大公教会的合一性基础。因为在基督的神圣意愿中,教宗的首席权作为普世大公教会的合一性标记被永久地为旅途中的教会所确认,这种绵延的传承不能断,也不会断。

 

已有0人赞赏